在每个月二十多天的顾问项目和管理培训中,老胡会遇见很多优秀的企业。
但管理者们经常会提出一个问题,却是老胡最不愿意听到的。
那就是:“胡老师,帮我想想怎么提升员工执行力,这个一直不够好。”
首先,“执行力不强”是一种通过各种事件给管理者造成的综合印象;
其次,要想明白,员工是不愿意做,还是做不好,或者能做好却故意不做好?
在老胡所接触的数百家企业中,坦率地讲,极少发现有员工故意偷懒或者故意做错事的情况。
主要的原因出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员工缺乏把工作尽力做好的动力,更多的是接受指令和等待上级检查与反馈。
第二,上级在安排工作时,存在的模糊和随意,从一开始就造成了执行效果的欠缺。
对于“动力”的问题,需要系统性去解决,是个长期的改善工作。
最能尽快且有效改善执行结果状况的办法是:将工作任务弄清楚,无论上级或下级。
举个例子,我们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刘荣是深圳一家IT公司的产品经理,市场调研、产品原型设计、迭代升级方案等,是他的重点工作。
每次拟定的工作计划,分管副总没什么问题,可当自己按照计划执行后,却总是各种问题。最郁闷的是,领导说思路有问题,和上级的想法偏差太大。
刘荣觉得上级刁难,因为自己的计划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任务、结果、时间都很明确,如下图:
类似的项目工作都按时按要求做完了,可分管副总还是批评他执行力不强,刘荣觉得自己不受领导喜欢,拼死拼活工作却得不到认可,打算过完年跳槽算了。
老胡在月度顾问项目中,了解到这个情况,恰好与其分管副总沟通中谈起项目团队结果交付的问题。
副总提到,产品经理每次提交的报告都要反复修改,有一次需要调研报告在周四上午的月度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要求刘荣周三下班前要提交。
结果,周三下班前报告是提交了,副总看了后却感觉好几个有问题的地方,让刘荣加班改好,自己也跟着加班到晚上十点。
每次都是这样,副总的心中对刘荣的评分不断下降,刘荣也有了情绪,想着大不了不干了,也好几次跟领导顶牛。
老胡了解到这个情况,拿到了刘荣的工作计划,与他二人面对面进行了沟通,问了三个问题:
1. 计划是上下级共同认可的,为什么工作结果偏差大?
2. 计划里面,刘荣的工作和副总之间只是一个“提交”的关系吗?
3. 为什么刘荣提交工作结果后,副总要求的整改,会让他觉得是额外工作甚至刁难?
大家都陷入了思考,往往一个“执行力不强”将上下级关系陷入了僵局,甚至让好员工也变成坏员工。在这个问题上,副总和刘荣都有各自的问题,归纳两点:
一、计划的结果和期望不符,却没有更正
副总需要刘荣提交的是一个初稿吗?显然不是,但计划中写的是在某个时间提交而已,对于下属而言,做完了就想着赶紧提交,自我心理暗示已经完成了。
此时,上级的任何更改要求就会成为心理负累,变成额外的工作。
如果工作结果变为:“报告提交副总且审核通过”呢?
恐怕,在提交前,刘荣就要和副总进行沟通,甚至提交好几次初稿了。
请记住,你要什么样的结果,一定要双方一致,否则不要怪“执行力不强”。
二、下属的工作计划,上级放松了,就是对结果的放松
刘荣的工作计划是给自己看的,给副总工作计划审核,就像是在完成一项固定工作。
在刘荣心中,自己已经写的够详细了,而且潜意识里副总也不会有任何意见的,只要交了工作计划就可以。
但上级不给意见,之后又说自己工作有问题,这样的上级是不是在针对自己呢?
刘荣就有了这样的想法。
因此,对于上级而言,既然让下属提交工作计划,就是要在工作结果和开展逻辑上进行检查,以及对下属的指导,切勿看一眼,知道下属有时间计划了就可以了。如果这样,就是对工作结果的不重视。
对于下属而言,这份计划很显然只是写给自己的,并没有思考在这个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与上级、同级之间会发生什么关联,只是理想化地按照自己的专业经验在假设各个节点。
例如需要市场部邀约调查对象的工作,只是发出了配合需求,却没有利用上级和自己的沟通来推进此事,最终发生延迟或者数量不达标,就成了配合问题,也就是一桩无头案。
公司里发生这样的情况太多了。
工作计划应该是自己如何推进,整合相关资源来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干系人。
因此一开始要和交付对象沟通确认真正要的结果,过程中要把各类配合资源的获得也作为任务之一,切勿把一切责任推诿到配合上来。
切勿自己负责的工作,就是一个人全部做完,想办法让别人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
作为管理者而言,再也不要说“执行力不强”了,因为那是你自己的团队,想想是什么事件让你如此觉得,然后着手去好好分析并处理吧。
作为下属,切勿想当然地进行计划和执行,想想自己是否清楚交付对象的要求?想想自己写了某某配合,他就能配合吗?因此需要做什么呢?
所以,执行力的好坏,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可以去影响的,当然也可以去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