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听过这句话。现实中,没有哪个家长想毁掉自己的孩子,但事实上,很多的家长,都让孩子带了手机来到学校。
家长之所以允许孩子带手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放心,想随时与孩子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及学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及时解决;还有家长经不起孩子的软磨硬泡,或不想让孩子受丁点委屈,既然孩子提出要手机,那就给他一部手机,以了孩子的心愿;还有的家长认为,现代社会发展如此快,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孩子没有手机可能会与社会脱节;还有的家长,存在一种条件交换的心理,孩子要什么自己都会给,那自己让孩子好好学习总该能吧……
而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的,入学之初还专门与家长签了《不带手机协议》。
孩子作为未成年人,别指望他们有多强的自控能力。成年人还常控制不了自己,许多成为“低头族”,还有很多的成人,因为沉迷手机而深受其害。何况在校学生?
学生带手机,白天在课堂上不能认真学习,不能专心听讲,心里总会惦记着游戏打到哪一关、小说看到哪个情节、淘宝里的宝贝什么时候到,等等。晚上在床上,更是肆无忌惮,聊天、上网、玩游戏……
如此,白天晕晕乎乎,人在教室,不知神游何方;晚上人躺床上,毫无睡意,斗志昂扬……夜不能寐,导致白天精神萎靡;白天神不守舍,或迷瞪不醒,或沉迷网络……身体健康已严重受阻,再谈在校接受教育已毫无意义。
学校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查课堂、查就寝,尽可能杜绝手机贻害学生。老师也是想方设法,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对手机进行统一管理:周日晚上将学生的手机收起,周末回家前再统一发放,同时希望能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防止孩子将手机随身携带,并未存放老师处……方法想尽,终不能根治。
总有“漏网之鱼”,总有私藏手机,伺机把玩者。
今天自习二,路过教室,从窗囗观察学生。坐在最后的一名男生,一直低着头朝下看,根本不听老师讲课。大概感觉窗外有人吧,朝外看了一下,触及到老师的目光,手往抽屉一塞,转而以手支着下巴佯装听讲。
自习后的延时学习,在教室转看,取走了该男生的手机,同时告诉他:关机,保存在老师处,周末回家前返还。
该生不依不饶,非得取回手机,声称是别人的手机。
“老师,还我手机。那是别人的。”
“无论谁的,先放我这儿,周末回家前再返还。”
“不行,还我手机。人家问我要呢。”
“那就让他过来。”
“他是走读生,都回去了。”
“那就明天再说吧。”
“还我手机。那是人家的。”
“那我也得见见他啊。”
“他是外班的。见到他后就还给他啊。”
“等见了再说。”
过了一会,这个男孩领着另一学生过来了。
“这是你的手机?”
“是。”
“你的手机号码是多少?”
“不知道,我忘了。”迟疑半晌答到。
“手机号码的前三个数字是什么?”
“忘了。”孩子满脸尴尬。
“你走吧!”
……
“还我手机!”该男孩继续纠缠不休。
课上玩手机已是错,编一个谎接一个谎更是错,一点都认识不到自己的错,理直气壮地要求“还我手机”,也太不懂事了吧?
手机究竟带给孩子什么?“要想毁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