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去世,享年99岁”,我是在新闻上读到这个标题,以为是重名,在我的印象里,黄永玉爷爷早已作古,这可是上个时代的人物。我确定自己没看错,黄老确实在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世。
初见这个名字,是在中学的语文试卷上,那是一篇关于他的散文,当时只觉得这样一个会写作、会画画的人很有意思,而且,他也属于鲁迅、朱自清那个时期的人物。我对这些大师十分景仰,特地去查了黄老的资料。
这一看,怎能不叫人欢喜。这一位自称酷爱写作,对于画画只是一时兴趣之作,甚至有点游戏的意思。但是他随手涂两笔,就成了新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中的猴票;他念起儿时的回忆,画了一套《水壶》人物,就被请到中国现代文学馆给一群专业学者讲创作历程。黄老在中国画界的江湖地位,可以拿一位武侠人物做类比,周伯通,而且,他的性格和这位“老顽童”也像极了。
有的人越活越通透,说的就是黄老。他洒脱、无拘、诙谐,画画别出一格,有传统的绘画风格,也有西方的美术元素,最难的是,他的画一看就很难忘。就拿《水浒》来说,里面有一个画武大郎的,武大郎的扁担一头挑着维持生活的烧饼,一头挑着还是个娃娃的武松。后来武松为何极力报仇,于此一画中得见分寸。但寻常画家,又怎会在此处着手?非有一颗善于共情的心、非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不能画出这样感人至深的作品。
黄老还有很多有趣的事迹,此间不再赘述。令我难以释怀的是,我习惯性地认为那个时代的老一辈可能都不在了。于是潜意识把黄老当做了历史中的人物。但何其幸,我们的时间曾彼此交织,他不仅活在历史中,更活在我的记忆里。
写到此处,更深的还是自责。看书为何不能仔细点,就像此前我从未想到,哈佛大学竟和明末一个时期。据我所知,同黄老的这一批人物里,木心大师还在。深吸一口气,这也算是和大师共呼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