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点小情绪,没控制住。
大儿子最近经常跟一个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玩,我倒是没有偏见说不上重点的就一定不成才,而是这个假期很容易就放松下来,高一马上紧张起来会绷断弦。两人除了玩电脑就是玩手机,这我也忍,因为对于这么大的孩子妈妈的作用可能仅限于洗衣做饭,只要是管教就会有反抗。
让我难以忍受的是界限被搅扰了。前几天,我带小儿子从外面回来,大儿子和这个同学在我的卧室一个拿手机一个拿电脑玩游戏,很晚了也不走,我进门就想换睡衣,可这孩子就坐在我的睡衣上,我没办法放松,客厅又热的像蒸笼。等这孩子走了我就对大儿子说:“你去别人家也是这样吗?”大儿子不明白我在说什么,我解释说:“去别人家不要去卧室,那是别人隐私的地方,夏天穿的又少,迟迟不走耽误我休息了。”大儿子很不耐烦的说:“啊,我知道了,以后再不让他来了。”边说边走出我的卧室。
而今天同样的情况又出现,我想洗个澡,还是这个同学,从一点多来到我家六点了也不走,两人玩玩玩,从客厅玩到卧室,我这澡也洗不上。我的情绪就来了:“鑫子!把你的轮滑鞋收起来!”我就开始扫床,扫地。鑫子嘴里说着“等等”手上根本不停下,轮滑鞋碍事,我就用脚踢到一边,又要求两遍,鑫子放下手机把鞋又放回我踢之前的位置,我的火蹭蹭的冒:“放那不等于没动!拿回你的卧室!怎么一点眼色也没有!”(我这句话有指责了)大儿子也气哼哼的把鞋扔进了自己的卧室。他的同学还是稳如泰山的在床上坐着,就差没进被窝了。我真的很奇怪,家长都不教孩子去别人家的礼仪吗?
大约在大儿子小学四年级时我就教他:
去人家敲门要敲三下停一停,大约敲三遍三下还没人开门,可能家里就没人,再加重力度敲三下等一等,因为人家有可能要披上衣服或从洗手间出来,给人家一个时间。不能连续的敲,因为只有着火了,出大事了十万火急的时候才会猛敲。
进门后主动换拖鞋,坐在主人指定的位置,主人给拿食物或倒水,不用也要接过来说谢谢。
没有主人的邀请不可以进卧室或厨房,那是人家隐私的地方。更不可以坐在人家床上,因为外衣与外界接触,坐床上不卫生。
绝对不可以翻人家的抽屉,被褥,那是极度不礼貌的行为,并且有偷东西的嫌疑。
在人家停留的时间也不要太长,办完事就走,玩也要有尺度,声音不能太吵,不能耽误对方和家人休息。
人家到你身边扫地或频繁的拿东西等行为出现,可能就是在下“逐客令”了,赶紧告辞。
离开的时候不仅要和朋友打招呼,更要和家里的长辈道别。
……
这些做客的礼仪真的要教给孩子,有礼貌的孩子才是受欢迎的。邻居对我大儿子的反馈还是不错的,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喜欢结交为人比较随便的朋友,难道是我的要求高了吗?!
今天我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我被干扰了,在此检讨,对大儿子又用情绪表达了,当界线被侵犯的时候,有情绪也正常吧。
事后,我检查一下自己的情绪,孩子干扰我还是表面现象,我是觉得大儿子和这样界限不清的孩子玩,是不是会被同化,会让我从前对他的教育都付之东流。也就是说我怕被否定,还是我自己的问题。
昨天我把上文发给了大儿子,刚才吃饭时我问老大看没看我的文,他说没看。我就把上面的话不带情绪和他说了一下,大儿子并没有抗拒。爸爸接过来大声说:“这个假期,没干一点好事!天天玩,一点也不看书!”
完了,一句话打回原形了,会沟通太重要了!我还要改变,增加自己的影响力,让伴侣看到我的成长,沟通无死角才能没有副作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