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
我曾一直偏执地认为:读书,是自己很热爱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时候,放假没事时,就爱逛书店,还爱不惜重金买书回家。那时候,看过全套绿皮系列的世界名著(中文&英文均有)。比如说,《茶花女》《小妇人》《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简爱》《呼啸山庄》《傲慢与偏见》《汤姆索亚历险记》......除了世界名著,还会涉猎名人传记,少儿百科全书等。
那时候,一味地追求“阅读的量”。觉得每多读完一本,就自豪一下下。至于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完之后,留给自己什么启发和思考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少想过。既然不曾想过,收获自然不大,渐渐地一味追求“阅读量”的方式,我就失去了兴趣。
工作之后
工作之后,作为一名职场小菜鸟,每日工作忙得热火朝天,加上通勤时间长,回家感觉已经筋疲力尽了。自然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回到家就是娱乐,娱乐,娱乐。读书,从来都是处于“头脑中想想”的状态了(请不要笑话我啊~~)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发神经,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无意间看到一本书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很吸引我。我大概花了一年时间,前前后后一字不落地读了三遍,还时刻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记下笔记,认真做章节练习。最最重要的是:我能很快地实践书中介绍的方法,不断修正,直到完全掌握,并能生成适合自己的新观念新感悟。
这时候,连我自己都很吃惊:为何能耐着性子,读了一遍又一遍;还能快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大概可能是,太讨厌当时的自己了吧。迫切需要改变一下。又懒得去思考其他方法,就按照现成的来吧。没想到带给我关于”阅读“的新思考和认识。
现在的我
阅读,是按照主题来选择的。比如,近期就是看”时间管理“方面的书。那我就从图书馆集中借来时间管理的好几本书,一本一本地看,一本一本地想,一本一本地汲取其中的精华,扔掉对自己没有用的部分。(这个前提是,你需要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阅读,是讲究方法来进行的。我不会再一字一句地读,而是看题目,作者介绍,封面介绍,目录,序言,读者评价后,直接从自己最感兴趣最需要的部分读起。其他章节,有必要才读的。(不要芝麻西瓜都想要,最后什么也捞不到。抓关键,才是王道。)
阅读,是高效笔记来推进的。我用”全能扫描王“进行电子笔记,偶尔也会结合手写笔记。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便于日后查找素材。(科技时代,还是与时俱进更科学呢~~)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至少我觉得:现在的阅读方法,是适合自己的。不仅能够从书中快速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记忆・分析・联想等逻辑思维能力。乐在其中,那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