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半夜睡不着看了一期《奇葩说》,辩题是:时保联(时刻保持联系)是不是暴政?
我看这期节目的时候想起了之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那晚,都凌晨了吧,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他处的对象(我给介绍的,抽自己俩嘴巴子再继续写)一晚上了,一直不接他电话,哇哇的说了一大段,磨磨唧唧大概意思这大晚上的一个女生不接电话肯定去干什么年轻人消遣的事去了,这个女生太不正经了吧,不是什么好人,准备不处了......诸如以上。
我不是有感于这个事的前因后果,玻璃心的人总是对这样的琐事胡思海想!我惊到的点在于我这个朋友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得到这样的逻辑结论!
我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这个女生太不正经了!
这是一个接近而立之年,高等学历的人说的话?说实话大半夜的我当时是蛮震惊的,如果说打电话来一顿埋怨诉苦我还是能够接受的,情有可原嘛!可是一句“肯定不是正经人”,这句话是一个什么概念,直接把人钉在了一个极端上,没有一点逻辑回旋的余地,未免有点太随意了!?
春节的时候一群小朋友围着看一个电视剧,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剧,反正是一个古装剧,我指着里面的一个女演员说这个人真漂亮啊?
小朋友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她是个坏人!
我说有多坏?
其中一个略加思考后说:就是坏到不能再坏了!
你看小朋友的逻辑多简单,要么好人,要么坏人,顶多再往极端的两头加点程度词!因为对于小朋友来说去细细归纳两者之间的区间,然后定位在其中一个点上太复杂了,干脆的把她定在一个极端上,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不是这样的思考模式有多么的好使用,而是这样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更省事,不用动逻辑思考嘛!完全不会顾及什么结果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可那毕竟是小孩的逻辑?《后会无期》里有一句: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有利弊!这就是我们接受教育,成长为不在是一个孩子的里程碑。
简单的正反评判标准不就是这个世界定义为非黑即白,完全不顾及黑白之间的那广宽的区域,区别于黑白的灰色区域!我们去评判一件事或者一个人,难道就是简单的总结为要么是让人厌恶至极的黑或者完美极致的白?这样的评判是不是太武断了呢?我们能不能去欣赏灰色区域的美,接受灰色区域的缺呢?
我想起以前看过歌德的一句话: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
我们是不是应该坚持着我们常青的生活,允许生活有一点点灰色的不完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