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读书的初始理由
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我们还要读书?
有多少人是这么想的,有很多很多吧。大多数人从学校毕业后,就很难再捧起书本系统地读书。
最多的不读书的理由可能就是: “读了早晚都会忘,读了也是白读”。
那我们当初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我是听着“长了一年的小树砍了只能当柴烧、做篱笆。十年的树可以拿来做檩条。二十年的树用处可就大了,可以做屋梁、做柱子、做家具。”这种教育理念成长的,因此那时候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我长大了要做一个有用途的人。
去学校读书后,老师又告诉我们:“如果你们考上大学,就可以当科学家、当建造师、当工程师......”哦,那时候觉得当一个工程师很神奇,那我的理想就当一名工程师吧!事隔多年愿望达成,工程师也不过如此而已,根本没有小时候想像的那么神奇。我不得不在这赞叹一句:心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
从学校毕业后,再读书的理由是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不太关注自己读过的书是否会忘记,只要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新的认识和解答,我就饶有兴趣地去读,也没有太多的功利性质。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至今已经二十二年了,我却是今年才知道。可见读书这件事并没有让我关注太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真的需要重新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书了,读书早晚会忘就不用读了吗?
一个有趣的读书理由
读书早晚会忘,为什么还要读书?在quora网有一个得票较高的回答比较有趣:
When I was a child I ate a lotof food. Most of it is long gone and forgotten, but certainly some of it becamemy very bones and flesh.
Think of reading as the same thing for the mind.
( 我从小到大吃了许多食物,大部分排除体外被遗忘了,但剩下的构成了我的骨胳和肌肉。想来,读书对于思想与食物对于身体是一样的。)
作者:Jun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78967/answer/350700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每天早上要洗漱,我们的衣服穿脏了要清洗,房间脏了我们要打扫……但是我们的思想呢?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头脑,有用的无用的,正面的负面的......我们有养成每日清洁思想的习惯吗?每日读书是不是也应该像我们每天早晚要洗漱的习惯一样,时时来保证头脑的清新状态呢。
万维钢老师对读书的看法
万维钢老师在得到专栏精英日课《答能逸:说精英,谁是精英》中提到读书的用处,认为每个读书人不应该因为自己痴迷于读书就不问有没有用,想明白读书的用处才可能读得心安理得,不读书的也是理性选择。万老师为阐述读书的用处引入的三个概念让我惊叹他思维的开阔度,这三个概念是:食物链、智识链、幸福链。
“食物链”,每个人在这个食物链上的地位,取决于他掌握的资源。资源不一定是钱,更可以是权力,还可以是过硬的社会关系、独一无二的技术、出众的美貌、影响力巨大的名望等等。
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位置,不是自己想有就有的,运气、家庭出身、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合适的行业、还有许多偶然的因素都影响着你在食物链上的位置。按照食物链的逻辑也并不是谁努力谁就一定可以占据一个好位置的。
“智识链”,智识就是智慧和见识,是“三观”-----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对人生合理的安排,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东西。
还有一个“幸福链”,我既不追求富贵也不追求见识,我就想看看电视剧打打游戏了解一下明星八卦过自己的小确幸,你再厉害又能奈我何?
当然社会是多元复杂的,还有许多别的链,并非所有的人都在这三个链上一个压一个。人生也是有多个维度的,可以追求的方向有很多。在多种选项中如何选择努力的方向,才能使我们更接近幸福生活的目标呢!万维钢老师的见解是“智识”最值得追求。原因是智识比较可控,读书就是提高智识水平最简单的方法。虽然读书也有天赋和机遇的问题,但比在食物链上的爬升容易多了。另外,智识水平高的人也善于在其他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智识分子如果不一味地追求食物链上排名,还可以追求一定程度的自由。智识链不仅与食物链相关,也与幸福链高度相关,有智识的人更容易体会到高级的幸福。而最高级的幸福是那种受使命的召唤,为之付出一些代价而成就的伟大事业。在我认为或许就是姜子牙、诸葛亮这种智识分子的际遇,也是追求智识的人所向往的最好结果吧。进可以一展抱负不负平生所学,退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傅盛的认知四种状态
猎豹移动的CEO傅盛为一幅图添加了数字注脚,引出了人的四种认知状态,我们看一下这幅图:
他认为这也是人的四种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自以为是的认知状态。
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敬畏之心,开始空杯心态,准备丰富自己的认知。
知道自己知道——抓住了事情的规律,提升了自己的认知。
不知道自己知道——永远保持空杯心态,认知的最高境界。
人与人的根本区别也在于这四种状态。
李笑来老师的智商概念
李笑来老师认为人的智商与天赋不同,智商可以通过后天习得,运用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将使其提升。这个操作系统的结构为:最底层的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及其概念之间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再上面一层是价值观与方法论,再往上是践行……通过不断的践行,反过来刺激我们不断地重新审视概念及其联系,不断升级我们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进而继续践行,从而使得智商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每个人的脑子里都运转着这样一个“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的运转能力反映了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去提升我们的智商。
我对为什么要读书的重新认识
我从傅盛提出的认知的四种状态中,明白了在智识提升过程中的四个垂直维度。而我目前大概处于第一维度与第二维度交界处,为什么说是大概呢?因为在大多数方面,我已经知道自己知之甚少,越是读书越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却又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但在不觉知的状态时,还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说在某些地方仍然会自以为是。认知状态决定了你的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又决定了你的人生。个人成长就是不断地进行认知迭代的过程。如果不想让自己处于年龄在增长,智识不增长的尴尬境地,还是好好读书践行吧。
李笑来老师对智商这个概念的重新定义,改变了我对智商是天生的、固有的、不可变的偏差认识。而且智商是一个动态的提升过程,你的智商可以通过读书学习得到提升后,会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位置。但也有可能在你不关注自身成长后,稳定或者下滑到某一个位置呢。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是可以用来表述智商的状态。看来读书、思考、践行最实在的用处还是让你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傻。此外,如果读书、思考、践行可以帮助我提高智商,不断打磨出清晰地价值观和方法论,那么是不是还能让我在复杂的人生中做出质量更高的选择,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如何能一直朝自己的目标坚定的走下去。无论是去看日出还是日落,我都会因为自己能做到而信心十足。
回到文章开头那个有趣的回答,你有没有想到,无论是傅盛的认知四种状态,还是李笑来的智商是可以习得的,都是我们大脑需要每日清理的升华版吗?告诉了我们清理后的思想提升的路径、清理升级的方法论,最终我们能达到的程度。而我对为什么要读书也有了新认识,首先,是为了让我们的大脑不至于总被陈腐的思想塞满,它也需要我们每日清理,屏蔽与我们无关紧要的信息,扫除令我们懈怠的负面信息的影响,专注于能令我们内心充实与安静的事情,让新鲜有活力的知识如同氧气一样进入到我们的头脑。
其次,我们的大脑操作系统也需要不断地升级,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变化纷呈的世界。
最后,有一颗有清楚认知的头脑会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的位置,总比混沌地活着要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