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知听了多少的关于“我有理,我最拽”的言语。例如,“他在这,我也不怕”,“他在这,我也照样讲”,“凭什么?有理的是我”,“有什么好怕的,反正我有理,干到底,我也不怕”,“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我还是觉得自己是对的”……以前觉得,这些话非常对,本就是靠个理字走天下。可是,现在看来,我会觉得,很多人,太看重这个理字,反而把自己带入了怪圈。
首先,有理,这只是我的有理。其实,很多时候,这个有理,是由自己环境和经历,加上自己思考而得来的。它所能代表的,仅仅只是自己的理,好多时候根本不是正理。就像盗者说,我如果有钱,我哪需要做这些?看上去也有些道理,可终究不是正道之理。这个比较明显,很多人是清楚知道这些的。可往往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却是自己也分不清。就像有人怨恨父母的偏心,或者父母的不爱。其实,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即使没有,也会有其他人的一些爱。因为,没有爱,人是没办法活到现在的。可是很多人,固执己见,用好多好多的例子去证明自己不被爱,然后搞的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似的。这样的人,可曾考虑过?父母或者他人,也是人,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他们的成长环境又是怎样?现在他们所做的,都是他们最好的做法了。这些人没有理解他人,还执拗地认为自己是有道理的,还用证据来一直说明自己没有被爱。殊不知,爱已存在,是自己不去吸收。所以,继续抱着“我有理,错的是别人”的想法地走下去。在我看来,何不改一下念头,吸收自己所拥有得到的爱,多一点也好,少一点也好,只要是爱,就该知足,该心怀感恩。这么做,不仅可以给自己更多的美好,还可以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上述例子只是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我有理,我最拽”的例子,但可以看出,有时候,所谓的有理,仅仅是自己的道理而已。
其次,即使有些理,真的比较“大众对”,也不代表在某些情况下就是对的。因为,不同的情况要不同分析。特别在与家人亲戚朋友的相处当中,更加要讲究的,是正道与情分,而不是那些个小理。正如有一句经典的话: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里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让对方做什么事情但对方忘记了,计划好的事情有了变化,买东西花多了钱……很多很多的小事,可一旦发生,在有些人眼中就是大事,所以就开始发脾气,导致一场大战产生。然后过后还是觉得是别人的问题,是自己有理。的确,一开始是别人做的不妥当。可为了这样的小事,就爆发一场矛盾,破坏了原本该愉悦相处的时光,就真的是有理吗?还有,即使吵赢了,得了“理”,又怎样?是自己的执拗重要还是感情重要?再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有客人来,是比较重疏者轻亲者,就是对接触比较少的人或者外人比较看重,然后对于自己人比较随意。这个习俗,是适合中国人,可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就记住了这个待客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地重外轻内,对外人就特别好,对自己家人或是其他自己人就漠视,肆意发脾气,或是要求很苛刻。最关键是,这样的人,还觉得这样做,是对的。漠视最亲的人,去待外人好,这个理,真的是对的吗?
再者,凡事以自己的理去对待生活,给自己的不是正道,而是走向悬崖的崎岖小路。因为我有理,所以一意孤行,而且,坚定地觉得:我有理,我最拽,我最对,跟我不一样的,就是不对的。然后,做事情就是一切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去执行,不能接纳别人的思维。生活中的事千千万万,每件事都去揪一个理字,较真较多了,就是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带着里面是玻璃心,外面长满了长长的尖尖刺的人,不断地刺着别人,别人要么就走开,要么就反抗,折断那刺。因为而那又长又尖的刺,其实很脆弱,一抗就断。而刺断了,最痛的,是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一定要讲道理,才可以行得通,整个社会也才能和谐发展。但是,亦不能太执着于所谓的那个理。生活中,除了一些关系到自己人身安全,关系到生存的,关系到人生方向的,才有必要去执着于自己真正的想法,而其他的事,都是小事,没必要去较真。当然,偶尔在当下的时候控制不了去较真,也未尝不可,但过后,要真正意识到,不去较真的。要知道,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有理没理,对与错,都是自己的心,给施加上去的。有理没理,对与错,真没那么重要。最关键是要会打开自己,吸纳更多,让自己变成一个通透智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