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好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她了,至少半年以上吧。有一天,我带妈妈针灸,我在针灸诊所的附近散步,又偶遇了她。
针灸诊所就在奥帆中心附近,她在跑步,步伐节奏略显沉重。我还记得最后见到她的样子,腹肌特别明显,她敢只穿着Bra在操场刷圈,跑完还会使用“健腹轮”虐腹。
“好久没有见你,改天约你跑一个吧。”她见到我说。
“好啊,没问题”,我回答。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了她的短信,约我去青大东院刷圈。
2
我大约三年前就认识她了,那个时候我们大约都在固定的时间,出现在青岛大学的操场。我们只是互相点头示意,各跑各的,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后来互相加了微信,我知道她的微信名字叫“某某先生(化名)”。很特别的网名,因为她是个女生。
她贴着外圈跑,我独爱第二道,她每次只跑5公里,而我至少10公里起步。所以,我们没有一起跑过,这次她主动约我跑,我有些意外。
她说有半年之久没有跑步,她想尽快找到状态,找我带她一下。而且这么久没有保持运动,腹肌已经被脂肪埋没了。
3
一起刷圈,会慢慢聊各自的生活,她说的比较多,跟我吐槽了一下她的苦逼生活。
原来,她之所以好久没有出来跑,是因为她婆婆来了,住在她家里。她的老公常年在浙江工作,这就意味着,她家的结构是“她,她婆婆,她十岁的女儿”,三代女人住在一起。
她的婆婆来自农村,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媳妇侍奉婆婆的观念亦深入血液。
她不算漂亮,是青岛大学的代课老师,工资不算多。
和婆婆一起居住的日常痛苦不堪,婆婆嫌她生的是女儿,婆婆嫌她年纪大,挣钱少,婆婆嫌她早上不做“肉夹馍”,没有照顾好她。更过分的是,婆婆天天说,我要让我儿子和你离婚,我儿子可以找个年轻漂亮的,再给我生个孙子。
且婆婆拒绝回农村。
只是听,我都觉得,“某某先生”的生活,简直痛苦不堪。
我问她:如果你带女儿出去租房子住呢?
她回答,老家的亲戚会三天两头来,家里经济也不允许。
4
她的日子过得极不舒心,是因为婆婆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能婆婆觉得,就要接受儿媳妇的伺候。自己可以享受这一切。“千年媳妇熬成婆”。
我无意去评价别人家的生活。但让我思考起来中国家庭的很多矛盾,都是婆婆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导致的。
好多夫妻,感情本来很好,一旦和婆婆住在一起,各种矛盾接踵而至。
婆婆,儿媳本是“天敌”,硬要表现得“我们和别家不一样,我们感情好。”而一旦各自敏感区被触及,打起来,掐起来,根本没有亲情可言。婆婆习惯说的话就是:“我拿媳妇当自己的女儿一样。”当媳妇让儿子给倒杯水,泡杯茶的时候,立马不这么想了。
所以,最好的模式应该是,大家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并且,一定不要住在一起。
5
对老人来说,孩子长大了就放手让他自己过日子。哪怕他们过得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也不要企图去帮助他们。就像小时候看到孩子摔倒,让他自己爬起来一样。小两口的感情,不就是从一起克服一个一个困难,建立起来的吗?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学习到,每个年龄都是一个敏感期。光感敏感期,味觉敏感期,口腔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等,作为妈妈,我们知道,在“敏感期”的孩子,缺乏相应的训练,那么,将来的ta花更多的时间,也不像在敏感期内得到全面发展得孩子那样好。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独立敏感期”。如果在独立敏感期,接受了作为老人的帮助,可能一个人就缺少了一个独立成熟的机会。ta可能永远都不能成人,ta不能成人,可能也永远无法体会,当一个家长,经营一个家庭的快乐。
我身边有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妈妈,她也是因为老公在外地工作,所以她的妈妈,即孩子的姥姥,姥爷一直跟她和孩子住在一起。这个妈妈40多岁了,居然还不会做饭。
听到这里,我感到好遗憾啊。作为妈妈,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说,我最喜欢妈妈做的饭了!而这个妈妈无法享受这样的幸福,因为她的“为孩子做饭”的权利和幸福被她自己的妈剥夺了。
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使命、责任,这需要每个人都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6
当然,“某某先生”的婆婆,还是老式婆婆。儿子不在身边,和儿媳妇孙女一起住,只接受照顾,不做饭,不帮忙做家务。
很多已婚的年轻父母,都希望老人给带孩子。而老人给带了孩子,又各种挑剔。
中国的奶奶,姥姥直到退休,也不能好好地享受自己的人生。
我在想,年轻妈妈依靠奶奶,姥姥帮忙带孩子做饭,等你们当了奶奶,姥姥该怎么办?
所以,如果想过得舒心,就让我们管好分内的事儿。
谢绝婆婆帮助我们,老了,也不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人生是一个旅途,每一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独有的风景。
让我们全然地享受,从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开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