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解除,学校不开学,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学校调整为上网课。我的网课是科学小实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实验自然少不了实验材料。疫情封锁,我和学生一样都不能出门购买材料。我只能寻找材料简单,易准备但又富含大学问的实验。都说知识来源于生活,一点不假。在家里转了几圈,我决定用空气,水,鸡蛋,火机,瓶子作为此次实验的材料。实验的名字就叫《瓶子吞鸡蛋》和《瓶子吐鸡蛋》。好啦,主角出场了,铛—铛—铛—铛,它就是鸡蛋,而且还是一枚熟鸡蛋。
家里只剩下四个鸡蛋。我拿来两个放锅里煮,用一个却拿两个是有原因的,我心里想着给自己留个余地,万一煮烂一个不是还有一个能用。心里还得瑟我咋这么智慧呢。趁着煮鸡蛋我去准备其它材料。鸡蛋煮熟了,大事不好,果真烂了一个。(难道是心里暗示?吸引力法则?)
实验前需要露一下我的实验台,没有整理前它一直履行着家里最为重要的功能,你看了图后就知道啦。我把它稍加整理之后就是实验台了,之所以用它是因为家里就这个地方采光好。
一切准备妥当,终于该准备实验,调整手机摄像头角度,清清嗓子,把材料一一摆好。左看右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原来今天的材料是以白色为主,实验台子也是白的,两者没有衬托性。再加上玻璃瓶子会反光,拍出来的视频画面效果不会太好。
为了让拍摄的视频效果更好,材料和实验台得有色差。发现问题,解决,翻箱倒柜的找,挠破头皮的找,铛~铛,还是找到了,铺上去,这下既有了色差,看着还特别“热闹”。
开始吧,终于可以开始了。不中啊,咋看了有点别扭呢?这要是把视频放在在钉钉群里让学生观看,家长不是一眼就能看出这块儿台布的庐山真面目了吗?(它是一块儿废弃的,最起码二十年前的被子面料。)不中,这和堂堂艾瑞德国际学校不搭啊。我不能给学校名誉摸黑。换,换,换,说换就换,再找。终于找到了很多年前的丝巾,铺上去有了高段大气之感。
都说干大事前奏很重要,这不该准备的都准备了,该换的也换了,可以步入主题了,开始拍摄。把那个完整的熟鸡蛋剥了皮,用火机点燃脱脂棉,迅速放进瓶子里,再快速把鸡蛋放到瓶口。等待奇迹发生——鸡蛋被瓶子吞进去。左等右等眼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在不停的调动。可是鸡蛋稳如泰山,没有动的意思,只能暂停。问题出在哪里呢?
仔细打量鸡蛋,原来是鸡蛋比瓶子口大的多。本来按照实验原理是:点燃的脱脂棉燃烧,消耗掉瓶子里的氧气,同时燃烧又产生了二氧化碳。由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导致瓶子内气体总体积减小。而鸡蛋又塞住瓶子口,瓶子里面的气体得不到补充,造成瓶子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子外的空气压强。瓶子外的空气压强把鸡蛋给压到瓶子里。我试着用手按压鸡蛋,靠手的力量没有把鸡蛋压到瓶子里。所以瓶子外的压强也不会把鸡蛋压到瓶子里的。
都说劳动人民智慧高,我这位劳动人民也开动脑筋寻找智慧。有了,鸡蛋不是大么?我可以把它的腰给瘦一瘦。心里又在暗喜自己的智慧,得意。我把鸡蛋放在两手掌心来回搓着鸡蛋,果真它的腰瘦了下来。这下好了,又可以重新拍摄视频了。依然放脱脂棉,放鸡蛋,等待,它仿佛和我干上了还是不动。原来当我松了手之后,它的腰又慢慢恢复了原来的尺寸。好了,算你能,我甘拜下风。
换吧,既然不行那就再换一个鸡蛋。只能试一试这个煮烂的鸡蛋了。剥去外壳,放到瓶口比了比,还可以,大小适中。虽说鸡蛋上有一道裂纹,看上去不太美观,总算能用吧。继续做实验,一切顺利,它滋溜一声被瓶子“吞”了进去。哈哈,幸福,幸福。原来幸福就是把实验做成功呀,啦~啦~啦~啦。
瓶子“吞”了鸡蛋,总得“吐”出来吧。把瓶子倒扣着放到塑料盒子里,往瓶子底上倒热水(40~50度的水温,怕水的温度把瓶子底烫掉,出现危险,一切为了安全考虑。)按照实验原理:向瓶底浇热水,会把瓶子里的空气加热,瓶子里的气压上升,鸡蛋就会被上升的气压顶出来。可是任我怎么浇热水,一直把热水倒完了,鸡蛋还是卡在瓶口,就是不出来。
又是哪里作怪?我观察鸡蛋,原来没有燃烧尽的脱脂棉沾在了鸡蛋烂的地方,脱脂棉和鸡蛋一块儿刚好卡在瓶子口。拿掉脱脂棉,重新温水,第二次向瓶底浇热水,鸡蛋依然卡在瓶口不动。嘿嘿,难道有妖怪作孽?既然不是鸡蛋的问题,又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难道是水温太低?好了,继续加热。第三次往瓶底浇热水,噗嗤一声,鸡蛋掉到了盒子里。
实验结束了,但是这次拍摄的视频不断的被终止了又开始,开始了又终止。我需要重新连贯的再做一次实验来拍。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次折腾,哪怕是我不小心的咳嗽或是语言卡壳,都会让我再来一次。看来失败是保证成功的前提,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修正,直到满意。最后需要总结经验,制作PPT,剪辑视频,终于大工告成。
都说大脑这个二货最可怕,它的一个点子,一个灵感就会让人忙活半天。就在做PPT的时候我大脑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疑问,鸡蛋煮熟后在外表上和生鸡蛋一模一样,怎么辨别生熟鸡蛋呢?问度娘,说是通过旋转和灯光照射可以区别,我决定一试。拿来剩余的两个鸡蛋,煮一个留一个生的备用。我把生鸡蛋放在实验台旋转,用秒表计时,第一次是51秒。再转一次是47秒。
把煮熟的鸡蛋也放在实验台上,也用同样的力量旋转,直到鸡蛋停止转动,计时结束。转了三次,都比生鸡蛋转动的时间短了许多。第一次是15秒,第二次是24秒,第三次是21秒。如下图:
生熟鸡蛋在转动时间上如此之大,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我不想吃了鱼后不知道鱼是从哪里来的或是鱼是怎么长大的,继续问度娘。原来是因为:“ 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液体,当我们转动鸡蛋后,蛋壳开始旋转,而鸡蛋里面的液体由于惯性的作用,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生鸡蛋比熟鸡蛋转的慢。再有生鸡蛋内部是液态。旋转会分散力。所以生鸡蛋旋转起来比较慢。 还有一个原因:熟鸡蛋里面的蛋黄和蛋白是固体,而且和鸡蛋壳已结为一个整体,旋转后力不会被分散,转起来速度就快。
还有第二个方法可以验证。我拿来山地车上的手电筒,把鸡蛋放上去。我去,啥也看不出来。这样照射需要在黑暗处进行,才能看出个名堂。我着急,来回在屋子里转悠,恨不得天马上就黑下来。急啊,有了方法却不能用。等待时间的过程是痛苦的,我的一颗躁动的心啊。儿子看到了我的样子,问我缘由,他来了一句,拱被窝里“天”不就黑了吗?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抱来被子把自己严严实实的盖了起来,果真“天”黑了。关掉手电筒,伸手不见五指。打开手电筒,先把生鸡蛋放在灯筒前,不行,鸡蛋和灯筒贴合不紧秘,手电筒的光从缝隙里射了出来,我需要用右手扶着鸡蛋,还要用左手拿着手机,调整焦距,来回找合适的角度,按动快门。在做这两个动作前,需要先把被子往上撩,不然落下的被子会遮挡视线。不中,被子太柔软没有筋骨,它一次次的落下来。我只能用头顶着。时间长了,脖子酸痛,呼吸也不顺畅。拍的作品也不尽人意。
这样的作品不是我想要的,我放不过自己。现实面前,我只能暂停。接下来等天黑下来。
终于等到天真的黑了。关掉灯,还不中,儿子房间的灯光会从门上面的窗子射进来。我拿来实验台上的黑蓝色丝巾遮挡,果然好了很多,哈哈,又可以拍摄了。这下效果杠杠滴好,生鸡蛋停在实验台上,潇洒的如一位小王子,那身段,那造型,精神抖擞。我把它放在手电筒前面,红彤彤的蛋体上布满了黄色的小点点。它让我想到了天上的月宫,和月宫里的嫦娥。操作台上的瓷砖映射出它矫健的身姿,形成了对称的两个红彤彤的蛋蛋。
熟鸡蛋在灯光下却显得幽暗,蛋体两侧的白光,是手电筒的光线。再次调整鸡蛋的方向,奇迹出现了,一抹红红的月牙投射了出来。哦,我明白,原来是熟鸡蛋里中空的部分。黑色区域是蛋清和蛋黄的结合体。
拿来沙糖桔,橙子,猕猴桃一一照射,它们尽在灯光下展现风采。
折腾了一天,收获满满,又有了意外的收获。或许这意外的收获属于自娱自乐吧,但是我却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