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化学元素上说,两氢一氧组成。我们每天生活,都离不开水。人体内水分占体重70%到75%左右,正常的新生儿体内含水分量最多,约占总体重的80%左右。地球上的水占地球71%。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
水太重要了,与我们息息相关。自古以来,这具体形象的水,也是各个朝代诗人吟咏的对象。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之水,“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冰冻之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愁之水等等。
我国经典书籍《道德经》里多次提到水,老子可能特别喜欢水,屡次讲她的好。其中第八章是这样写的:
第八章 不争无尤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很多人都喜欢用“上善若水”作为自己的昵称,也有很多人知道那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们都来自于此。
老子声称,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最接近大道的本质,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具体地讲也就是心胸要像水渊一样,宽广无边、清湛悠然。要像水的流势一样,谦虚卑下,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要择地而居。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老实厚道,宁愿被人欺也决不欺人。为人处世重诺守信,如同潮汐一般,起落守时。
这就是水的德行,我们应该向水学习。苏辙也曾在《道德经真注》中注解过水的德行,他说:
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
空虚静默,深不可测,善渊也。
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善仁也。
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
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
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
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善时也。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每个喜爱水的人可能理由都不一样,喜欢她万种风情,各种形态的也都有。对于当代人,我特别喜欢于谦先生说的一句话:海纳百川。为什么大概能容纳百川?不是因为海广而深,是因为海的姿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