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集了日常见到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的“奇形怪状”的产品设计方案。
提供截图和简要说明,如果有机会将补充相关数据和结论。
1.nice的评论
在列表页直接占用一行空间,放置输入框。
【猜测一】结合nice一段时间的各种改动,比如竖向滑动改成横向滑动,nice越来越注重“浏览”的体验。把输入框直接放在列表页看起来确实没有打断用户的浏览过程。【疑问】当我想评论一张图片的时候,难道不是已经专注于该图片了么?我可能还会查看相关的评论、点赞或者其他相关内容,评论行为在详情页里面发生岂不是更自然?
【猜测二】为了提升评论数据。【疑问】和只放一个单独的评论按钮并高亮显示,或者从产品逻辑上加重评论的作用,这几种方法哪个更好呢?
2.斗鱼使用昵称登录
斗鱼的账号体系脱胎于acfun,而acfun是以昵称注册登录的。
使用昵称登录注册有以下问题:
1.修改昵称只能依靠后台手工修改。
2.昵称不能重名,如果发生重名必须进行修改,比如“叫我石连贵asdf”的用户下次登录的时候只能记住“叫我石连贵”。
3.仅仅凭借昵称难以找回密码,必须额外绑定邮箱或手机号。
好在第三方登录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新产品设计的时候要注意登录注册的设计以及背后的账号系统的设计。
3.lofter 专题横向排布
lofter在此处横向放置了16个专题,横向循环滑动。
用户第一眼只能接收到第一个专题的内容,对横向内容深度的认知感不强。
虽然不知道数据,但是后面几个专题的浏览量很定低的吓人。
如果每个用户是根据个人属性将最贴近的放在首屏倒也尚可,如果是固定排序,或者随机排序,那么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流量引导方式。如果对专题不重视的话,又占据了发现页几乎最重要的位置,实在是浪费。
相比纵向排布,纵向每过一屏流量折损60-80%左右,或许除了简单排布以外,应该采取跟信息流结合更自然的呈现方式。
5.微博会员的入口
一般会员入口会放在个人中心某一个按钮或某一个选项处,少数产品会放在头像旁边。
微博直接在个人信息的点击区域后半段作为会员入口,且无论你是否是会员,文字直接提示为“会员”。
两个坏处:
1)用户以为自己是会员,而被骗进去。
2)用户以为整个横条都是个人信息的点击区域,误点进去。
又是一个大团队为了提升数据指标的悲哀之作。
5.熊猫TV的关注
熊猫TV的“我的订阅”和“观看历史”收在最后一页“我的”里面,新版本里做了露出的处理,会优先露出几个直播间入口。
矛盾在于:
1)对于老用户,我的订阅几乎是看直播最主要的路径,藏在这个位置使用非常不便。要么应该在第一屏就有入口,要么像斗鱼,直接有一个“关注”Tab。
2)对于新用户,看直播最主要的路径还是在首页找,找到喜欢的主播以后有可能会被引导订阅。但是第二次打开应用的时候很有可能找不到“我的订阅”入口,又重新陷入了熟悉平台 >> 发现新主播 >> 订阅主播的循环。这是一个流失点。
产品设计时不能单纯用数据为功能排序,假设有80%的用户在首页进入直播间,10%的用户从我的订阅进入直播间,要考虑到这两批用户这件可能是时间上独立的,一帮是新用户,一帮是老用户,新用户总会转变成老用户的。
6.优酷 >> 来疯页面
1)图感觉显示不全
2)字和图标盖在脸上
对于靠颜值取胜的秀场直播而言,这种设计真的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