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三爷胤祥之所以被人称之为“侠王”,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胤祥忠肝义胆,牺牲自己保全了清世宗,因而得到了清世宗极高的赞誉。
在清圣祖“一废皇太子”之前,十三爷胤祥是最受清圣祖宠爱的普通皇子。
自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这十年之间,只要清圣祖离开北京,必将胤祥带在自己的身边,实际上康熙皇帝这是表明自己宠爱胤祥的同时,也是借助胤祥与太子之间的不和来牵制同行的太子,保全自己的安全。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相伴而来的就是众位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展开的激烈争斗,这些皇子们都希望清圣祖能够就杀掉太子以绝后患的同时,自己也在努力争取到储君之位。在此期间表现非常活跃的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均遭到了康熙皇帝的严惩。
而此时的胤祥,作为清世宗的支持者,也参与到了扳倒太子的行动之中,表现也是非常活跃,最终为清圣祖察觉,并对胤祥展开了审讯,要胤祥交代其同党,而胤祥此时是守口如瓶,一口咬定事情全部为自己所为,完全是“一人做事一人当”,最终为清圣祖所记恨,被清圣祖关在宗人府长达一年的时间。
然而,就是这一年的圈禁时光,成为了胤祥一生重要的转折点,胤祥在圈禁期间大病一场,身体状况是大不如前,同时至此之后,胤祥便不再得到清圣祖的信任与喜爱,几乎彻底从康熙晚年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直到清圣祖驾崩,清世宗登基,胤祥才重新回到政治舞台上。清世宗对自己的这位弟弟是非常的感激与钦佩,在登基的第二天就将胤祥册封为和硕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敏妃也被追封为敬敏皇贵妃,足可见清世宗对其的重视。
其实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胤祥真的供出来自己和清世宗是同党,那么清世宗必然会遭到清圣祖严厉的惩处,也将同八阿哥胤禩一样,失去继位的资格,整个“九子夺嫡”的进程和结局也将发生改变,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对于胤祥变得更加有利,所以胤祥这是牺牲了自我,成全了清世宗,可谓是真的“侠肝义胆”。
十三爷胤祥一生之中最为高光的时刻出现在雍正朝时期
胤祥可以说是清世宗是最为信任并且最为倚重的兄弟和大臣,清世宗与胤祥完全可以堪称“千古兄弟君臣”的榜样。
雍正皇帝亲自评价胤祥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而胤祥也用自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回报清世宗。
在署理户部期间,胤祥积极追比欠款,使得国库迅速充盈起来;在与平定罗卜藏丹津及策妄阿拉布坦战事期间,胤祥居中调度,有效地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在治理水患、延揽人才、整顿吏治等方面,胤祥都成为了清世宗的好帮手。
特别是在雍正四年(1726年)之后,此时的清世宗已经先后处死了年羹尧、隆科多、八阿哥胤禩等人,又将康熙朝遗留下来的权臣马齐等人排挤出了核心内阁,使得胤祥逐步成为了仅次于清世宗的国家二号领导人,特别是在军机处成立前后,胤祥在协助清世宗处理的大部分事务之中都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
所以,清世宗在位期间,持续不断地推行新政,使得国家经济发展,吏治得以整饬,政局非常稳定,胤祥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胤祥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懂得如何与君相处,懂得进更懂得退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胤祥可以说非常明白其中的含义,甚至可以说,胤祥已经做到了人臣能做的极致。
有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
清世宗陵寝地址的选择是由十三爷负责的,原本他为清世宗选择了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但是后来发现这一区域渗水,最终只得放弃,而他进而在河北易县为清世宗另择了一块吉地来建设陵寝。
清世宗对于胤祥为其选择的陵寝地非常的满意,再加上他与胤祥之间的感情,于是清世宗让胤祥也葬入清世宗的泰陵地区,但是这遭到了胤祥的极力反对,清世宗看到此情此景只好答应了胤祥的请求,但是仍要求其在自己的陵寝附近地区找寻安葬地。最终胤祥找到了距离易县不远的河北涞水地区,将其作为自己的陵寝地,为了担心清世宗改变主意,胤祥不惜用“吞土”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决心,坚决不能同清世宗合葬在泰陵,不敢有此僭越之举。清世宗知道后是大为感动
雍正八年(1730年),胤祥病故,清世宗为其上谥号为“贤”,并评价其“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同时下令恢复“胤祥”的本名,使得他成为唯一可以不用避讳清世宗的清圣祖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