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赛先生回老家,听到附近不远的城隍庙里一阵敲锣打鼓声。已是深夜,乡村特别宁静,以至于冷不丁听到这种声音,感觉很稀奇。我问赛先生,这是举行什么庙会?他往高处那点亮处看了看,慢慢告诉我,是皮影戏,估计是中秋佳节敬神还愿的请的戏班子,演给神明看。
听到这个词,我倒是有兴趣央求着他带我过去看戏。以前也是在电视里看到过,因为属于传统文化,被高速科技文化冲击后,这种特色的传统手艺已经退出去舞台。想不到这个小镇里,还留有老祖宗的宝贝,说什么也要去凑凑热闹。
当我们走进庙里,只有几个年长的老头,加上皮影戏的演员和我们,也不超过十人。在进门那一瞬间,看到老人们齐刷刷的目光,我顿时惊吓到了,想要回去。孤零零的大厅里,除了几座塑着金身神明相对着案台上,静谧昏暗。厅里面横放着四五个长条板凳,每条坐着一个岔开双腿的老大爷,他们抬着头都聚精会神听着曲,看着幕布上清晰可见的皮影。这样情景,临阵脱逃的腿被内心的窘迫感压住了,仿佛有点对这老艺术家们的不尊敬,也对传统文化的蔑视,我最终硬着头皮,拉着赛先生的手走进去了。
简单的幕布,精美的皮影,可惜我听不懂方言,更不知道唱的什么故事,唯独辨别处皮影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仙是妖。幕布后面有三个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一位专门摆动的皮影,一位负责铜锣鼓,最后一位在麦克风面前吟唱着,手里也拉着二胡。皮影根据吟唱的内容,出现在幕布上,跟着铜鼓的街拍摆弄着动作。不知道是不是,演唱者已经滚瓜烂熟的台词,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气呵成,一点停顿也没有。
我听不懂方言,大概从语调的判断发生了故事。传统艺术最迷人之处,是它的传承,经过岁月更替,我们可以有机会欣赏祖辈们的事物。虽然不懂其中奥妙,但也感叹文化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