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讲的道理很正确,但是对孩子不起作用?
在我当老师的过程中,这一点是深有体会,我苦口婆心的去教育我的学生,但是到头来收效很小,一方面学生不认可,觉得你麻烦,一方面领导觉得你没能力,说不管用,仍然还在那里说,为什么不换一种方式呢?
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是一样,和孩子说了很多,就是不起作用。我告诉孩子许多遍不能多吃雪糕,但是每次面对雪糕总是忍不住要多吃,我告诉孩子许多遍不能多吃零食,可是很多时候,她总是不吃饭选择了零食。
为什么孩子的行为没有朝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其实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在《你讲的那些道理,为什么对孩子不起作用》中,作者帮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认识:
1、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决定着他的成长。
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后果,往往比说教更管用。孩子一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他自己承担了后果,往往会自己纠正自己的行为。
2、孩子的首要欲望是他的母亲为他服务。
如果正面的方式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结果,他就会用相反的方法。孩子本能的会控制父母。如在超市,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他得不到时一般会哭闹,父母一般这个时候会妥协,这样的行为多了以后,就会强化一种行为,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孩子会以各种方式、手段来控制父母。
二、改变方法:
1、承担自然后果。所谓的自然后果就是孩子行为直接产生的结果,只有承担了自然后果,孩子才会吸取教训,这种方法也比惩罚更有效。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内务问题是每一个寄宿制班主任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学生内务违纪后,我们惯用的手段就是惩罚,就是重复的教育,就是唠叨,但是学生听进去的很少,理解的更少。这样的教育之所以无效就是没有让学生承担自然结果。
2、父母不要过度保护。让孩子真实的体验,真实的体验到自然的后果,孩子有了一定的经验后,你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孩子为什么会摔东西,因为有人替他收拾。你替孩子做了,孩子就无法体会责任的重要性,那么他就永远也学会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3、告诉、教会孩子解决办法。昨天下午,和孩子玩了一会儿回家,在楼道里,面对她自己喜欢的东西,明显的能看到孩子的喜悦,她一高兴,把塑料袋扔到了地上,但是她不知道里面有一个玻璃杯,当听到玻璃杯碎了的声音,孩子很恐惧,知道自己犯错了。这一次,我没有发火,而是告诉她,东西碎了也没有关系,咱们先把这些碎了的东西收拾好,在收拾的过程中,我怕她割破手,我没有让她自己做,但是我仔细的给她讲了怎样清理这样的垃圾。回家后,我又和她讲了一些注意事项,东西要轻拿轻放,你那么用力,东西容易破碎。孩子点点头,然后我给了她自己买的东西。晚上吃饭时,孩子和妈妈说:“妈妈,今天我把玻璃杯打了,但是爸爸没有骂我。是我想要爸爸拿,我没有轻轻放,就把杯子打碎了。但是,爸爸把杯子收拾好了,爸爸说以后让我拿东西小心点。”我听了以后,心理暗自庆幸,如果我当时发脾气,不仅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而且会让孩子更加恐惧,我听了孩子的描述,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孩子知道自己错了,并且有意识的改进自己的错误,虽然他下一次还会打碎东西,但是她以后面对玻璃东西懂得轻拿轻放了,这就是成长,而这才是有效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修行,只有父母自己强大了,才能接纳孩子的错误,才能引导孩子走出错误。我们爱孩子,不是替孩子做他应该做的事情,不是包办,有的时候,孩子自己承担后果,反而能让他更加坚强、更加聪明。只有自己试错、纠错,才能吸取教训,这才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