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曾经有一个话题“父母皆祸害”,但是现在已经搜不到了,据说小组成员达到12万人。
我在网络上搜寻,种种痕迹显示,这个小组里面曾经充斥着对父母极致的绝望与恨意,想想都觉得可悲。
父子母女一场,本应该幸福美满,但现实往往差强人意。
每当大家讨论起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问题时,总能引起一片共鸣。
壹
“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于2008年。创始人是谁已经不可靠了,当初为了摆脱舆论的骚扰,创始组长将创始人扣到了一个叫“左轮”的空账号上。
有人说,父母皆祸害小组代表了仍然遵循东方长幼尊卑制度的父母,和渴望西方自由平等孩子的冲突
“父母皆祸害”这个名字源于小组管理员nezumi翻译的小说《自杀俱乐部》中一个问题少女抱怨父母的说辞,她的父亲是教育部长,然而长女失踪多年生死不明,次女——即小说主人公之一——青春期叛逆,与父母,与恋人,与外界,遭遇各种摩擦,冲动之下曾有自杀企图。
小组最初的图标是“母亲”牌牛肉干的商标图案,这种牛肉干口味清淡,又坚硬难咬。
nezumi发了“如何更高效地anti-parents生活”,以及“为人儿女的路规”两个帖子,其中前者被小组奉为经典,是一篇进组必读的精华帖。
母亲牛肉棒深刻诠释了什么叫令人恐惧的母爱
新人进组一般先讲自己的遭遇。有人会做比较系统的长篇讲述,有时候只是表达困惑和困扰,有时候就只是几句泄愤的话。从他们的帖子中可以了解中国原生家庭里父母的各种问题。
父母对女儿的辱骂,有些非常脏的脏话,直指生殖器官和行为,被骂的女儿才刚刚开始青春期,对性尚且没有真正的了解,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无法提供基本的性教育,却要承受这样的侮辱。也许这样的父母只是对正在发育的女儿感到“不放心”,但实际上,父母辱骂子女,只是因为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贫乏龌龊,没有安全感,常常还把子女当做对世界恶意的宣泄对象。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辱骂甚至殴打自己的孩子,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的行为。
于此相对应的,是家庭性教育的严重缺失,对于不当性接触和猥亵行为缺乏判断,没有起码的防范。事发之后,当孩子跟家人讲述的时候,或被无视,或被责骂,“是你的错”。很多时候,这样的往事会成为子女心头长期的阴影,更是横亘在亲子关系中不可消解的心结。
更普遍、程度差别比较广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操控欲。不论多大的孩子,每天穿什么衣服出门,几点回家,跟什么朋友交往,都要受到父母严格的控制。当子女自我意识成长的时候,反抗在所难免,会发生各种冲突。比较典型的一个现象是父母不允许子女关上房门;门始终没有装锁,或者冲突中,门锁被父母损坏。不可以锁闭的房门,代表了你在父母面前没有隐私,不可以拒绝,不可以回避,这对个人身份认同、自尊和自信的养成,有持久的破坏影响。
再深入一点,子女学什么专业,考哪所大学,交怎样的男女朋友,找什么工作……更加是父母当仁不让必须加以控制干预的大事。
还有一些暴露出人格缺陷以及精神疾患的迹象。组员描述中出现过抑郁症的父母,酗酒的父母,偏执狂躁的父母,沉迷传销的父母,长期婚姻不幸的父母,十几年没有出去工作赚钱的父亲……
《四重奏》里,光妹的父亲病危,最后的遗愿是想见女儿一面。但是光面始终无法摆脱心里对渣父的厌恶,处在崩溃边缘,这时候松隆子果断告诉她不要去了。并说出了名句“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如果发生在中国,我猜又是个父女和解的大圆满结局,嗯,我为什么要说又?
小组里当年还有一个热帖,名叫“谁差点被父母杀掉,来报个到”
“我妈妈把我从五楼阳台上推下去,我死死抓住晒衣服的铁丝才没下去”
“我妈因为我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写数学作业而是写了英语掂菜刀追我,还朝我脸上摔了一个瓷碗”
“我妈和我爸离婚之后,因为担心带孩子难嫁,试图把我推进水库里。”
这里面的内容让很多觉得这个小组成员是“不懂事熊孩子”的人触目惊心。一开始,豆瓣偶有讨伐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并同情这个小组的成员,小组也越来越壮大,小组组员最多的时候高达12万。
在是枝裕和的电影《无人知晓》中,不负责任母亲的私奔直接导致了小女儿的死亡。这部电影是根据现实改变的,现实则更为残酷
然而豆瓣并不代表全社会,在某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小组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他们也引起不少路人的反感,从民间到官方的指责声音越来越多,最终,父母皆祸害小组被豆瓣雪藏。
“父母皆祸害”这个小组仍然存在,却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你去任何搜索引擎,用各种办法也搜索不到他。就好像是你知道总有孩子饱受着那些不称职父母带来的痛苦,却再也搜索不到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一样。
贰
成为父母从来不需要经过考试,而孩子偏偏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这似乎是无解的矛盾。所以当《都挺好》热播时,全体网友跟着剧情生气了几十集。
虽然剧集里充满了戏剧性的鸡飞狗跳,可是看到苏家那样一对爸妈,就算没有勾起痛苦的回忆,也让很多网友再次因为不合格的父母而震惊、气愤。
女主苏明玉家有两个哥哥,可作为小女儿不但没有受到爱护,反而备受冷落和苛待。
苏母有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家里的吃穿用都紧着两个儿子,卖房也要供儿子出国、旅游、买房,而女儿想要上冲刺班的钱都不愿意给。
父亲苏大强是个软弱的男人,面对家庭矛盾只会逃避,眼见着女儿受了委屈只想着躲进厕所,避开争吵。
在这种父母畸形的价值观和家庭氛围下,三个孩子长大后,虽然各自表面光鲜,生活体面,可是也无时无刻不暴露着各自的毛病和不幸福。
大儿子事业告急,面对家庭矛盾却也束手无策,逐渐失去妻子女儿的理解和耐心,从小事事如意,人到中年,带着父母给的自负和盲目,遭遇了人生最严重的危机。
啃老的老二因为母亲的去世,一下子失去了经济支柱,有心赡养父亲,却频繁爆发激烈的冲突,也因为一场失败的投资和心爱的妻子离婚,在母亲的偏爱下,为自己的任性和冲动付出代价;
就连事业成功、独立勇敢的苏明玉,在同事眼里,她是个性格古怪的大龄剩女,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誓不罢休,在家人眼里更是冷血无情,就连面对心动的男人也难以完全信任对方,始终在父母的阴影下痛苦挣扎。
剧情里有暗示苏母对女儿的偏见,是来自于自己过去被父母轻视的经历,或是女儿的出生阻碍了要强的母亲追求更好的生活,所以把这些观念和情绪发泄到了无辜的苏明玉身上。
而父亲从年轻到晚年,始终无法承担一个家长的责任,更是在自己的晚年也仍在不断遇到麻烦、不断制造麻烦。
叁
我们很难解释父母带来这样的“养育之痛”,是性格使然还是命运重演,又或是能力不足,可或轻或重,类似的悲剧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生活中。
偶像剧女王陈乔恩,在剧中的角色总是善良的傻白甜,可是私底下的陈乔恩是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刚出道时,她就得了“臭脸女王”的名声。
其实,这都是因为陈乔恩从小缺少母爱,常常遭到妈妈的“棍棒教育”,使她变得内向、敏感、性格孤僻,也容易暴躁。
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伊能静首次谈到,她和庾澄庆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家庭带给她的痛。
她是家里的第七个女儿,重男轻女的父亲一见又是个女孩,直接抛弃妻女,离开了她们。
母亲则无数次对她说:“如果没有你,妈妈可能会过得好一点。”她带着罪恶感成长,在自我迷失和家庭关系的痛苦中走入一段失败的婚姻。
也许时间会告诉我们世界的复杂和人类的局限,让我们发现有些父母对子女的伤害并非出于本意,认识到父母并非完人,让我们明白,为人父母虽然没有考试,可能力、责任心、精力……方方面面的考验一刻也没有停止。
想要成为孩子的守护者,真的很难吗?
肆
人与人之间都不相同,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观念更加是千差万别。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改变的部分,而且往往会随着年龄增长,根深蒂固。
我们可以不接受,可以不信服。但是要理解父母的一些说话方式。因为,未来我自己的孩子也会对我的某些观念嗤之以鼻。
父母子女的关系天生是残忍的。龙应台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都在等孩子的一声谢谢,而孩子都在等父母的一声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