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想着,上了大学,我就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可以全心全意地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了,而不是整天坐在教室里死记硬背,单纯地为了高考的成绩而学习。
后来,终于熬过了高三,捱过了高考。尽管,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进了大学。
对于大学,我有过很多幻想。
譬如:一天只需上几节课,成绩不会再是最要命的事。摆脱了父母班主任的管束,熬夜玩手机、谈一场自由恋爱……这些也都不会再是奢望。
我可以泡一整天图书馆,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书籍,而不是拿着五年三年、38套死啃高考题目。也畅想着,自己可以加入一两个有趣的社团,结识更多有趣的人,参加那么几次有趣的活动,让更多人认识我、至少不再默默无闻。
而现在,读了半年大学,说轻松也轻松,说快乐也快乐,但是大学真的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美好。
离了爸妈,要适应宿舍生活,和其他三个之前毫无交集、毫不了解的女孩相处,不适应肯定有,庆幸的是,即使平常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和不满,大家相处得还是很和睦,至少彼此都真诚。
对于舍友,我很感激,算是自己短暂的大学生活中,不美好里的大美好。
开学初,那股子热情和冲劲是最猛烈的。就着这样的好奇心和热情,报名参加了不少社团和学生组织的面试。
那时候的我以为,我已经开始蜕变了,熬过了一面二面三面,以为这是自己在大学迈开的第一步,可是现在往回看,自己的幼稚真是一点都没进步啊。
面试其实就只是个形式罢了,报名参加的人数和最后录取的人数,几乎无差。面试或许只是因为,你对这个社团的第一印象不错,或者说,就是被它的宣传套路给唬住了。真正加入之后,或许你才会发现,在社团里,很难真正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需要听部长的话,就算不愿意,也不得不完成他们布置的外联任务。同样,可能还要充人数,假装自家社团举办的活动很受欢迎很火爆,其实呢?不过都是自己给自己捧场罢了。
最令我反感的,是院学生会和院分团委,听起来很高端,但不过就是老师的走狗。其中的部长会长,无一不是领导作风极浓,个个都和老师领导关系密切。明明只是长你一两岁的学生,硬是摆出高姿态,例会大多在讨论周末去哪玩,不去还显得你不合群。
真的没有夸大其词,但事实就是这样,所谓的学生组织,有多少是真的以学生为首的呢?
曾经看到电视电影里,男孩女孩在教授上课时打情骂俏,还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现实里,大学生上课哪个不是在低头看手机?似乎认真上课的那些人才是异类。
有时候还真的是很同情大学老师,看着空出不少的位置,还要相信纪检委员说的“人都到齐了的”假话。明明没有几个人在听课,还要尽职尽责地把ppt都讲完。
期中期末考,出题出难了,学生会骂你;出简单了,那压根就没有考的必要。只能最后一节课给学生划重点,可是重点划多了,又要被学生埋怨。干脆泄题吧,又或者直接取消考试吧,但是学生的学习又该怎样考核?
而且,大学真的就是最后一星期预习完一学期的书本。学习?别说笑了,只要最后保证自己不挂科,不就行了。
以前想着,我可不能一上大学就荒废自己的学业,至少也该冲冲奖学金吧。后来意识到,自己和那些抱着不挂科就好的心态的人,其实真的没啥区别,同样的一学期不学无术,直到考前一星期才女娲补天。
当然,这些也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自制力好的话,完全可以保持高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势头。
这篇文章算是什么呢?无病呻吟?或许是。或者说,也是自己对半年大学生活的总结。但还是希望不会摧毁你们对大学的期望,毕竟我还是相信,总有人活得比我精彩,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