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会说,自己非常爱孩子,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去爱。
我有一个朋友,为了孩子她每天只睡很少的觉,因为要忙完孩子才开始工作。她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和什么朋友一起玩,学什么兴趣班,用什么学习方法更有效,什么事情拒绝什么事情要做,可谓殚精竭虑。可是她孩子却常常生起气来就说你一点都不爱我。朋友说,我的心都要碎了,我还要怎么才算爱你,要不要把心掏出来?
其实把心掏出来也没有用,如果父母不倾听孩子的想法,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只是成为了父母的一只超级受宠的小宠物而已。最不幸的是,这只小宠物会有自己的想法,会有自己的感受,她不会一直受父母的控制,她的需求父母也不可能一直有能力满足,那么等她长大到不能控制,或是父母不再有能力给予一切,那就会是父母和孩子悲剧的开始。
昨天下午,女儿放学到家给我打来电话说,妈妈,今天我们的作业很多。我的班长竞选演讲稿可能背不了了……
如果是以前,我马上要说的话是,真的很多吗?你跟我讲讲。这些怎么能算多呢,你快点做就好了。演讲稿还是要背的啊……女儿会回答,哦……然后对话结束……这就是我们平常常用的沟通方式,女儿发起谈话,我简单了解情况,以示尊重,然后给建议或指令,虽然不起冲突,但女儿除了服从,没有了别的选择。
而这些天,听了很多关于孩子教育与沟通的书籍,一些平时不注意的小细节现在一下子都好像突显了出来。
于是,在接到电话后,我克制住自己马上给意见的冲动,问道,那你想怎么办?她支吾了一会儿,说,妈妈你能不能再教我写一次,如果你教我,我就会快一点,就有时间背了。嗯,我以为她会说不写了,结果是要我帮助,比我想的好一点。可是我们事先说好过,这是她自己的竞选,以前也每学期参加一次,应该是很熟悉了,她可以自己完成,这个忙我并不想帮。但我没有急着给出结论。
我问她,“你的作业有些什么呢?”“语文有这些……数学是这些……还有英语……”说了一堆,的确略多一点,但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多,做完了还是有时间的。我又说“嗯,作业是好多哦,但作业反正是一定要做的,这样吧,先什么也不管,你先做作业,妈妈在回家路上了,等我回来我面当面再商量好吗?”“好的。”听到我们还会就此事商量,她安下心来。关于演讲准备的话题告一段落。
她又说起第二天的开学典礼,说,“妈妈,我明天都不能看到开学典礼的表演。”“哦?怎么回事?”“因为我们是最后一个表演,要一直在边上等,只能看表演的背影。”“啊这样啊,好遗憾啊,真有点让人难过。如果是我也会很想看到表演的,真的太遗憾了。”“是啊……不过我们是压轴!”“压轴?那说明你们表演得好哦!”“对啊。我们是选了表演得好的同学去表演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嗯,你就是表演得好的其中之一呀!”“对!哈哈。我是表演得好的……好了,我去做作业了,妈妈再见!”。
我没有对女儿关于不能看到表演的抱怨作出任何评价,更没有说,“这有什么关系,别想那么多”也没有安慰说“别难过”,而是选择把她的的感受说出来,让她知道我理解了。她在情感上有了得到认同的满足感,心情好过了一点,然后就自己找到方法得到了开解,心情愉快地去做作业了。后来,等我四十多分钟后回到家,女儿的作业已经基本做完了。她一见到我就说,“妈妈,你猜怎么样,我作业马上做完了,比我想的要快哎。吃完饭就可以开始写演讲稿背了。”……看!什么也不需要我做。
这就是成功沟通的魔力!
如果我一开始就否定她,说,你的作业其实并不多,你必须自己去演讲,事情的结局虽然是一样的,她照样会快速地完成作业,自己去准备,可是性质却变了,她会觉得是我催她甚至逼她完成的,一件本属于她自己的事,变成了我要她做的事,完全变味了。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还碰上不能看表演的倒霉事,这几天对她来说将成为多么难过的几天,而最终我们的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多么的不同。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可以完成好自己的事,绝大多数时候,孩子与我们交谈,她们需要的不是有人会马上给出意见、建议甚至指令,她们可能不过是想找个人倾诉,好让她们被接纳、被认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倾听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