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七/文
之前,阿饭寝室里闹矛盾。
寝室里十个人,关系闹得有点僵,零零散散,还划分了两个阵营。
阿饭觉得很尴尬,不知道站在谁那一边。
她在群里求助我们。
我们都劝她,
别瞎站队,做好自己。
她很犹豫,因为现在寝室的氛围很僵,两批人各自交谈,互不理会。
她怕没人跟她说话,便急求抱团。
人真的是很感性的动物,害怕没人陪伴,也害怕被孤立。
因为感性,所以,情绪和情感需要宣泄和倾诉。
所以我理解阿饭,但我依旧还是想提醒她,强融,不一定快乐。
这时莹莹跳出来说,
那你就写下来。
把你想说的,苦闷的,烦心的,都写下来。
我心一颤,呆滞了片刻,觉得这个宣泄情绪的方法,实在是,高雅。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创建公众号。
虽说,自小就很喜欢文字,但自己很少主动的去写文章。
大多都是为了满足布置的任务,或者去写固定题目下的征文。几乎很少,是为了自己,而去下的笔。
初中钻研叙事文,神态细节,怎样更加打动人;
高中钻研议论文,逻辑结构,怎样更具说服力。
但却从来没有,为了喜爱,而去钻研自己的文章。
以前还在上学的时候,觉得写作实在太功利了;
却不曾料到,少了功利的驱动,竟难以坚持这份热爱。
前几天,有粉丝在后台问我,
“你是怎样坚持写作的呢?”
我那时候在上课,就让她去看看往期内容里的“关于我”,是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有关笔名和公众号的文章。
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坚持写作到现在呢。
我自己也去翻了公众号里的往期内容。
翻了翻,我觉得,大抵,是因为,别无选择。
从最开始写“我真的很怕开学啊”的时候,切切实实的,就是在排解苦闷。
从那时候起,我才是真真切切的,开始为自己动笔。
那篇文章里所写的文字,都是我心里的所思所想。
但如果不是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很难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表达得如此清晰。
这就是我说的别无选择。
倘若只是用语言交流,断断续续、磕磕巴巴,终归缺少逻辑性,也不够深刻。
而若是文字,便可将零碎的片段,内心的情绪感慨,全面拼凑整合,形成具有系统性的文章,在反复阅读中,还会变得更加深刻。
后来我相继写过寝室关系、高三生活、类传销、师生关系等等。
如果没有把这些系统性的梳理成文章,那情绪和感受,最后仅仅是演变成几句,不痛不痒的废话。
就像:
舍友太讨厌了,就不会为别人想想吗。
好怀念,好想回去学校啊。
太可怕了,还好自己没上当。
我讨厌那个老师,真的是太过分了。
这些话,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无论何时,都能说出来。
我可以在上晚课的时候,想起高三的晚修,然后感叹;
也可以在年迈的时候,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然后叹息。
我可以在差点被洗脑后,为自己庆幸;
也可以在毕业之后,想起这段经历,再暗暗窃喜。
但到那时,所有的记忆都已经模糊不清。
记不起高三的点滴,也不知被洗脑的过程。
除了视频,我觉得文字是记录情绪和感受的最好载体。
而二者的区别在于,很多事根本不能用视频来拍摄;但任何事,都可以用文字记载。
就像这个公众号,我不知道未来它能做到一个什么程度,但只要一直更新下去,我至少可以知道大学四年的每一天,我都在干些什么。
这于我而言,已经足够了。
现在的人,获取到了太多的信息。看书、刷微博、逛知乎、翻公众号。
被输入了太多的东西,却没有输出。
没有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整合、梳理、输出,它们就会在你脑子里飘啊飘。
最终,堵塞你的大脑,把你的思想剥夺,只留下一个被填满絮乱碎片化信息的脑子。
你需要输出,而写作就是最好的输出。
写作是对思维的精炼。
整合信息,自我思索,提炼精华,琢磨表达,落笔成章。
你会在写作中,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思想,建立起自己的思维帝国。
而不是盲目的跟着所谓的政治正确走。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去写。
真真实实的去动笔。
不要看完书、看完电影,其对思想的冲击,让你蠢蠢欲动,提笔想写,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搁置几天,最后放弃。
哪怕逻辑混乱,结构不清,那就想什么写什么。
后期逻辑可以梳理,结构可以修改。
就算不梳理,不修改,那也是你最完整全面的情绪感受。
写了这么多自己的挫见,其实就是想鼓励你们,去写作。
无论写什么,只要是你真实情感的输出,对你而言就是好文章。
而文章得先让自己喜欢,才能去影响更多人。
所以,
不如现在,就去动笔吧。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