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深山,住若兰,岑崟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每每读到佛教典籍《证道歌》,便向往这种充满禅意随心的生活。怀着问禅之心,乘周末空闲之际,携好友共游法门寺。
走进寺院,映入眼帘的,唯有庄严与肃穆。端庄的菩萨手持净瓶点洒圣水普度众生,大肚罗汉笑口敞开容纳万物,我双手合十,叩首,问禅。耳旁清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着佛寺特有的香味。我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仿佛将世间的镜像纷呈,而内心却波澜不惊。只有耳边的佛音,余音缭绕,将世味熬煮的沧桑,都化为清空安宁的禅心。
抬头仰望安放着佛祖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圣地,无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的阿育王寺还是唐初改名后的法门寺,在我心中都是一方圣土,仰慕已久。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场面书写出大唐气象。
走在佛光大道上,突然想起总喜欢在工作中忙碌一天之后和同事们聊天,家常家短。闲暇散步时也喜欢与路边的商贩游夫寒暄,听他们平凡而简单的故事,听他们细小的欢乐和苦难。人生中的种种际遇,因缘和合,在光影里浮现。有同情,有失落,有感叹,有怅然。快乐与忧伤,感恩与深情,总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鲜活的呈现。
我们都是俗人,浮世繁华,红尘万丈,我们的生命便是这滚滚红尘。生活如此丰盈,而禅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佛总劝解我们,要对世间万物,怀有大慈悲心。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没有入世的清醒,就没有出世的飘逸。
归去的途中我在想,浮生若梦,梦若浮生。倘若能身染红尘却依然心怀高洁,淡泊名利。身在俗世,但始终谨守本心,不困于心不乱于情。看破而不逃离,多情而不绝情。不必携琴抒袖,心中却早已萧然风声。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