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肖老师带我们学习了有关数学概念和命题的知识与教学过程方法。小学生进行概念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形成与同化,形成主要适用于低年级,一般是指学生根据直接经验,在结合大量的具体事例,归纳抽取出本质的属性,这种概念都比较基础,对于发展性概念、二级概念等,一般采取同化的方式,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辨析异同来掌握概念。我们之前看的吴正宪的《平均数》教学视频中,吴老师是通过拍球的游戏,让学生在形成平均数的概念。进行概念教学时的步骤主要分为引入、理解、应用和结构化,并且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就是我们写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内容之一,这个知识点让我对写教学目标的方法更进了一步。
数学命题在小学数学中也很常见,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这三种基本形式,教学步骤与概念教学稍有不同,主要分为引入、理解、推导与证明、运用和系统化,通过这样的学习能理解数学命题的推导与总结过程并灵活运用到各种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在教公理时,要采用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或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要让学生能体会到公理的必要性。定理的教学中也是要先通过实验、预演等手段思考估计命题的内容,充分经历推理的过程,然后要讲清楚定理的结构已经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并且要关注在证明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
今天学习的知识干货满满,之前写教案设计教学过程时,总是不知道概念、命题之类的知识从何写起,我觉得这几节课的学习为我之后写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多方法与思路,希望能真的吸收到并能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