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出现的热词——直升机父母,这样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徘徊在孩子周围,往往对孩子过度关注或过度保护。
他们往往觉得自己有责任确保孩子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乐的,而所谓的负面感受,理所当然地,不应该被孩子感受到,尤其是痛苦。
但这种出于一厢情愿的保护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没有坏处吗?
《魔法岁月》的作者塞尔玛·弗雷伯格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她在《魔法岁月》中写道:在我们努力保护孩子免于痛苦时,我们可能就剥夺了他适应痛苦经历的最佳机会。
书中讲到一个例子,5岁男孩格雷格的宠物小仓鼠死了,他的妈妈非常紧张,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解释死亡这件事,她不忍心孩子受到伤害,为了免去孩子感受到的痛苦,她想试图跟孩子说小仓鼠去天堂了。
在咨询中,塞尔玛告诉她,父母没有权利剥夺格雷格的感受,他有权利为自己宠物的死亡感到悲伤,他当然可以哭,也能发现死亡是一种结束,父母完全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否认死亡带给孩子的痛苦感受,想方设法回避此类话题,长此以往,孩子会变成一个内心贫瘠的人,对失去无所谓,也会失去对幸福的感受力。
就像天气既有风和日丽晴空万里,也有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样,本没有好坏之分,感受亦是如此。
曾几何时,对于死亡教育,我也很惶恐。
小区对面是以前的老式社区,允许办白事。里面住的大部分是老年人,时不时有人去世,所以经常能听到鞭炮声和哀乐声,大早上能看到出殡的队伍。
儿子三岁时,每每听到这种声音,就会问我。我跟他说是有人去世了。他又问我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去世就表示一个人不能再呼吸、吃饭、走路、说话了。后来他问,爸爸妈妈也会去世吗?甚至他问起等他自己长大了变老后是不是也会去世。我当时有点怕了,我担心孩子知道得太多会焦虑,所以我告诉他,爸爸妈妈现在还很年轻,会活很多很多年,会看着他长大,结婚生自己的小宝贝。可是他还是问,那很多很多年之后,爸爸妈妈会去世吗?我没有正面回答他,但我捕捉到了他的真实需求。于是我对他说:“你很爱爸爸妈妈,你希望爸爸妈妈能永远像现在这样,陪伴着你,对吗?”他点头,紧紧地抱着我,说:“我不希望爸爸妈妈死去。”我再次对他说:“大部分的人都会活很久很久的,只有生了很严重很严重的病时,才会死去,爸爸妈妈还会活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
这两年,我们会陆陆续续收拾一些坏掉的玩具或是很旧的衣物,然后扔掉。儿子非常不舍,表示那都是他心爱的,不愿意扔掉。我就告诉他,让他回忆曾经这些东西给他的陪伴,带给他的美好,然后把美好的记忆留在脑海里,并且由衷地感激。最后,好好地打包,在扔进垃圾桶之前,他会不舍但同时带着一丝微笑,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以前陪着我,再见。”
通过这些小动作,他渐渐懂得了有些东西会失去,失去时会难过,难过很正常。但更重要的是拥有时懂得感恩,失去后也能记得曾经的美好,这就足以。
现在他快5岁了,最近听睡前故事《小象巴巴的故事》,小象巴巴的妈妈被猎人的枪打倒了,儿子会为巴巴感到难过;听到《外公》中外公很老很老了,后来去了另一个地方,他会跟我谈起他的外公;听《獾的礼物》时,獾在生前告诉朋友如果大家找不到他了,不要难过,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他会问我,獾死了吗?渐渐地,他似乎明白了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
因为没有阻断他的负面感受,允许他拥有感受痛苦的权利,并适当引导,他一点点感受了生命的意义。而我也疗愈了自己,回望奶奶和舅舅,我的记忆里都是他们的音容笑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