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流亡千年,好梦初醒,复国运动,波澜激惊。 战争中立,见证苦痛,和平之路,艰辛前行。铁壁防线,护守家园,橄榄枝叶,映衬和平。 惟愿世间,止息战事,共筑和谐,共荣美景。
七律·以色列的战与和
西亚风云凶险陈,中东内外战争频。
导弹火箭袭侵扰,安定和平沉陷沦。
沙漠奔狐藏诡计,铁穹防御失迷津。
外交途径寻调解,换得河清海晏春。
以色列的战与和
前言:以色列的历史确实充满了战争与和平的波折。犹太人的流亡经历和19世纪末开始的复国运动,使以色列在1948年宣告独立。建国后,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多次冲突,特别是1967年的六日战争、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等。此外,以色列与伊朗的关系也经历了从亲密到破裂的过程。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关系恶化,伊朗支持巴勒斯坦等反对以色列的势力,两国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
近年来,虽然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但并未造成重大影响。然而,这种紧张局势仍然令人担忧。国际社会普遍希望以色列和周边国家,以及伊朗能够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实现地区的稳定与和平。
我国一直倡导和支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各国之间应通过对话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升级的行动,共同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不了解以色列的前世今生,很难看懂中东错综复杂的局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以色列的历史,那段充满争议的战争与和平。
01·犹太人最初居住在巴勒斯坦一带。
公元前18世纪左右,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开始形成,并定居在迦南地。在公元前13世纪左右形成国家,后来分裂为南北两国。
南国称为犹大,北国称为以色列。公元前722年,北国以色列被亚述所灭。
公元前598年,愤怒的巴比伦人入侵犹大王国,将圣殿洗劫一空,一万犹太人沦为奴隶。
犹太人开始大规模流散。此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此地。
无数犹太人被杀,还有大量犹太人被当做奴隶,卖往世界各地。流亡各地的犹太民族一直相信,他们终将回到故土。
先知耶利米告诫他们,人们要充满希望,还要保持耐心,犹太人和上帝间立下的契约仍然有效,但他们需要等待,等待更为强大的力量带领他们回到锡安。这一等就是2000年。
02·犹太复国主义早期发展缓慢,影响有限。
直到西奥多·赫茨尔的出现。1896年,赫茨尔将自己的复国理想写成《犹太国》一书。他写道:“建立一个新的国家既不荒谬,也并非不现实。”
该书一出版就轰动了世界,成为现代犹太作品中阅读最多、流通最广的一本书。几乎整个犹太世界都相信:
犹太人能够建立一个国家。1897年,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97名代表来到瑞士巴塞尔。
会议明确表示,犹太复国主义的目标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被公众承认,受法律保障的犹太之家。
组织者正是赫茨尔。古老的梦想被重新点燃,很多人觉得这是犹太人痴心妄想。
但很快,这一切都将变成现实。
03·从19世纪末开始,大量犹太人前往巴勒斯坦地区定居,他们购买土地,开发农业,建立家园,并得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巨额资金支持。
到1937年,巴勒斯坦大约有160个村庄,其中三分之一得到了罗斯柴尔德的资助。
与此同时,犹太人与当地阿拉伯人的冲突越发尖锐。阿拉伯人惊恐地发现,身边的犹太人越来越多。
日落西山的奥斯曼帝国已是自身难保,对此束手无策。
聪明的犹太人发现,要想复国,奥斯曼帝国根本指望不上。
他们把目光放到了英国身上。1916年,劳合·乔治当选英国首相,他曾担任代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律师,支持犹太复国主义。
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犹太人于是游说劳合·乔治和贝尔福(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1917年11月2月,贝尔福给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写了封信,他写道:“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家园,并将尽最大努力促成此目标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巴勒斯坦现有的非犹太社团的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也不能伤害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这就是著名的《贝尔福宣言》。此时,离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不过20年。
04·1917年,英国军队进入耶路撒冷,接管巴勒斯坦地区。
流散各地的犹太人再次前往巴勒斯坦定居。
1933年,希特勒当选德国总理,欧洲局势恶化,犹太人厄运降临,纳粹分子开始有计划清洗欧洲犹太人。
几个月内,就有几十万犹太人被屠杀。
1942年,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召开,德国人决定把犹太人集中到波兰灭绝营,在那里用毒气杀死他们再烧掉。
接下来的4年,500万犹太人被屠杀。
到大战结束时,全世界约三分之一的犹太人遇害。
大量犹太难民再次逃往巴勒斯坦地区。
30年的时间,当地犹太人从5.6万人发展到60万人,为建立一个小型国家奠定了人口基础。
二次大战结束后,日不落帝国元气大伤,很快便被犹太人赶回老家。
被赶走的,还有世代居住在此的阿拉伯人。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
05·建国就意味着战争。
摆在以色列面前的,是约旦、埃及、黎巴嫩、伊拉克和叙利亚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
战败就意味着亡国。以色列人凭借着惊人的意志赢得了战争。
阿拉伯人成为最大的受害者,70万人因战争沦为难民,无家可归。八年后,阿拉伯人卷土重来。
纳赛尔领导的埃及军队虎视眈眈,大军开进加沙地带,战争一触即发。
以色列先发制人,不到100小时便占领西奈半岛。
以色列再次赢得了战争,一跃成为中东军事强国。
但和平并未到来。1967年,纳赛尔再次兵临城下。
埃及在西奈半岛部署了5个师的兵力,每个师1.5万,100辆坦克、150辆装甲车。
同时,北部的叙利亚有7.5万兵力和400辆坦克;约旦有3.2万兵力和300辆坦克。
以色列要独自面对20万兵力和1600辆坦克。以色列再次先发制人。200架飞机秘密出发,对埃及进行3小时多轮攻击,三分之一的埃及飞行员被炸死,13个基地无法正常使用,23个雷达站和防空设施被摧毁。
埃及空军全军覆没。不到两天,埃及和约旦全线溃败,纳赛尔被打得鼻青脸肿。随后以色列占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领土面积较战前翻了3倍多。
以色列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但占领也带来了新的冲突——同巴勒斯坦人的冲突。
巴勒斯坦人被激发出追求民族主义事业的斗志和灭亡犹太国的决心。
阿拉法特就是这项事业的领导者。他不但将巴勒斯坦民族独立的愿望变成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还开创了巴勒斯坦在全世界开展暴力活动的先河。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又来了。这次埃及学聪明了。
以色列赎罪日当天,240架埃及飞机飞越苏伊士运河,掩护地面部队向以色列进攻,1万枚炮弹持续了炸了近1小时。
同时,1400辆叙利亚坦克也从北部向以色列发起进攻。
而背后的大哥,是苏联。埃及和叙利亚的武器几乎都来自老大哥。
以色列再次面临生死之战。以色列采取“先北后南”的政策,两天就将叙利亚军队赶出边境,并将叙利亚国防部大楼夷为平地。
然后集中兵力,对准埃及。250辆坦克被以色列空军炸毁。
几天后,以色列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占领运河西岸。
以色列又赢了。1978年,以色列同意撤出西奈半岛,埃及和以色列握手言和。但阿拉伯人和以色列的斗争远没结束。
06·1993年,以色列同巴勒斯坦代表谈判,以色列将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地区部分撤出,允许阿拉法特回到该地区。
随后双方再次签署协议,拉宾和阿拉法特相互握手。
和平出现曙光。但强硬的穆斯林认为,以色列无权生活在阿拉伯土地上,不同意和以色列人达成任何协议。
为了挫败协议,哈马斯和其他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平民发动多起自杀性爆炸。
大量以色列平民死于非命。1994年,从美国移民以色列的犹太教徒戈登,冲进了穆斯林的先祖墓地,朝着正在祷告的穆斯林开枪扫射。
29名巴勒斯坦朝拜者当场死亡。和平胎死腹中。
与阿拉法特达成的“协议”不但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造成更多的“恐怖袭击”。
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前往特拉维夫参加和平集会,并发表演讲:“我始终相信,大多数人想要和平,并为了和平愿意承担风险。”
就在拉宾前往登车地点准备离开时,一名25岁的学生朝着总理连开三枪,拉宾被刺身亡。和平之梦破灭。
结语:伊朗与以色列曾是亲密的战友。
1948年以色列宣传独立,伊朗还处于亲美的巴列维王朝统治下,两国很快建交,关系日趋紧密。
以色列为伊朗提供武器和军事训练,伊朗为以色列提供石油,两国高层频频互访。
他们有共同的敌人:阿拉伯国家。这一切在1979年戛然而止。
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下台,取而代之的是伊斯兰共和国,一个政教合一的极端政权,反美反以。
以色列不再是盟友,而是眼中钉肉中刺。伊朗最高领导人霍梅尼公开呼吁:消灭以色列。此后两国冲突不断。伊朗支持真主党、哈马斯等极端组织,用来恶心以色列。以色列则坚决反对伊朗开展核试验,炸毁伊朗核设施,暗杀伊朗核科学家。
别看伊朗国土面积很大,但经济长期处于奔溃边缘,维持基本的生活都成问题。靠着有限的石油收入,伊朗政府才不至于倒台。
要想转移国内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找一个强大的假想敌——美国和以色列,长期保持“战争边缘状态”,树立“强硬”的国家形象,让国内民众一致对外。
但又不能真打。伊朗政府不傻,他比谁都清楚,以自己的综合实力,真打起来,离下台也就不远了。
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外大使馆,这是主动诱战。意思很明显,我摊牌了,就看你接不接。难题来到了伊朗这边,不能不打,又不能真打。
怎么办?就在上周某天凌晨,伊朗开始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有意思的是,在这之前,伊朗已对外展示他们袭击以色列的七种导弹型号。发动袭击的同时,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伊朗对以色列的袭击可被视为“已结束”,如果以色列再犯“错误”,伊朗的反应会更加严厉。
伊朗:事情到此为止,劝你好自为之!《纽约时报》报道称,伊朗的185架自杀式无人机全被击落,110枚弹道导弹中有103枚被击落,36枚巡航导弹也被全部击落。
以色列:你没打到我!至少目前,事情还未失控。
但历史从来不以理性为转移,充满了太多的偶然与突发。谁也无法保证,事情绝不会走向失控。
但愿世界和平。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