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输出
阅读《百年孤独》,这次花了将近21天时间读了一本书,可谓史上最慢。主要原因是书的内容里充斥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尤其人名),直到对照着谱系图才弄明白;其次是外出旅行一周,阅读的进度被打乱,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
21天时间里简书输出12000字,完成斯里兰卡游记系列(攻略实用性差了一点,着重于旅途感受)。
收获:写作输出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21天里得到提升。
思考:我们平日里刷的微博、微信,正在蚕食我们的思想,破坏我们的认知结构。长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后果,就是让你的思维变得狭隘,难以进行复杂的思考。
长此以往,会使我们的知识结构变成一张浮点图:孤零零的知识点漂浮在各个位置,却缺乏一个将它们有序串联起来的网络。长期接受碎片信息,对你的思考能力并没有提升——
你已经习惯了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习惯了一层、两层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五层、六层乃至更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认为应该先花一点时间,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梳理一遍。
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够说出某个知识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为准。顺着这样的知识点捋一遍,这个网络就是你已经构建完成的知识网络。
• 找到知识网络的触点。即自己感兴趣的、但尚未进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识点。阅读、学习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接触这些触点的知识,延展自己的知识网络。
• 当接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先考虑如何将其纳入知识体系。亦即在脑子里回想你的知识网络,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经知道的东西联系起来。
• 如果找到了对应的点,弄通路径。也就是说,将这个新的知识点,跟已经知道的某个点之间的路径,查清楚、弄清楚,将它们连接起来,使这个知识点成为你新的“触点”,拓展你的思维网络。
• 检验并输出。将这两个点之间的联系讲清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文章。只有能够输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
另外,平时注重观察积累,如新闻热点、时政评论、人情世故等,随时将灵感记录下来,在提笔写作时不愁题材乏善可陈。
下个周期任务
书单:《当下的力量》,《幸福之路》。
输出:保证90%的原创率,只有在特殊情况(如时间紧张)下才可以用书摘笔记打卡充数。
时间分配:利用清晨和晚上处理B类事。每天的清晨和晚上是多数人的自由支配时间,最适合用来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项,如阅读 、写作、锻炼、学习等。
1、早晨7:40分送完孩子到8:30上班的这段时间里,除了买咖啡和吃早餐,并无其他重要的事情。因此,可以买完咖啡自带早餐去办公室,边吃边构思写作。
2、中午取消午休。只要保证每天7小时的优质睡眠,午休完全没有必要。中午12点到1点,可以用来阅读,将晚上的时间用来亲子陪伴和锻炼。
你的人生质量,你的智识,你的外表,你的人际,你的收入增加,你的体验扩展。总之,你一生中的一切美好,都是由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组成的。人与人的差别就在这两个时间段里逐渐积累。
百日计划给我的惊喜和收获太多,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