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隔壁的室友大声拍打着她的房门,隔着门她也能感受到男生的愤怒,她没有丝毫胆怯,但还是在裤兜里偷偷藏了一把水果刀。
她将近18年没有吵过架了,自知“嘴上功夫不行”的她,在生活中总是尽量避免着一切冲突,她怕自己没理,也怕即使有理也讲不过胡搅蛮缠,更怕自己被噎得呆愣住只能任人数落,还怕自己不争气控制不住眼泪从而暴露自己的软弱,任何一种情况她都无法接受。然而,今晚,当男室友在合租群里发出那句“出来说”的时候,她没有担心自己出现任何一种状态,就像一个壮士奔赴战场,来吧,最坏又能怎样呢?
就在敲门声想起的两分钟之前,她还在得意在合租群里的“吵架”没有落于下风——用文字抬杠,她自认没怕过谁;甚至在此二十分钟之前,正在刷牙的她陡然为自己的“犀利言辞”而激动到落泪——她以为自己终于找回了“被讨厌的勇气”。
自从小学五年级被女生集体排挤之后,她就慢慢失去了“被讨厌的勇气”,似乎“被讨厌”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不被人喜欢,看到的总是白眼,平白无故就会被骂,她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周围莫名的敌意让她倍受伤害,变得胆小、怯懦。
可是明明她以前都不在乎的,她一直还算是个勇敢的人,甚至在二三年级做班长和纪律委员的时候,她敢在自习课上直接点出私自说话的同学的名字,或者大声拍桌子让吵杂的教室里安静一点。她敢表达自己,不怕得罪别人,也不怕起冲突,可是被排挤之后,她就慢慢变了,一直在讨好,事事以他人为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轻易展露自己的情绪和喜好,更不敢捍卫自己的权力,就怕哪句说得不恰当引得别人讨厌。她害怕聚光灯,害怕成为焦点,害怕某个不完美的展示让别人不喜欢她。
因为害怕被讨厌,她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连她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情绪,别人更不会在意,于是她变成了很多人眼中“沉默、安静、柔和、没什么特点“的姑娘,也是就群体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隐形人”——在老板眼里她总是“闷着做事不说话”,在朋友眼里她“安静地有些无聊”,是那种无论什么场合、谈及什么话题都不会有人主动问她一句“你怎么想?”的隐形。十多年来,她渐渐习惯了,只是最近她忽然厌烦了这种习惯,凭什么她就不能被人认真地听到、看到?人的一生很努力都难逃平凡,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自己总是被无声地忽略和湮没?活了快三十年,她终于想要找到一个真正的“自我”,先从表达自己、捍卫权力开始吧。
这次矛盾的起源,在于原本房间内有浴室装置的室友情侣总是占用属于她的公共浴室,经常打乱她的洗漱节奏和睡眠节奏,多次跟房东反馈无果之后,她终于在微信群里爆发了,矛头直指室友——她要捍卫自己自由使用浴室的权利。对方显然也不是吃素的,几个回合下来,双方都积攒了一些情绪,于是便有了晚上当面对峙的事情。
刚开始,她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理直气壮”地指出对方给她造成的困扰以及她的不满,对方则两头夹击,男左女右连番发起攻击,她倒也顶住了,虽然只有几分钟——她有些震惊,心里想着没想到自己这么能“狡辩”,但显然这种临时上头的勇气跟她的三分钟热度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她就败下阵来,接不住对方的轮番数落,但也明白对方并非蛮不讲理之人,自己在微信上的措辞的确有些不妥,她本想死鸭子嘴硬就是不认,可道德不允许她,当她发现自己不是“无懈可击”的时候,居然哭了,她觉得有些丢脸,毕竟会给人示弱的感觉,尤其在不熟的人面前落泪特别傻,可她控制不住。前后二十分钟没商量出结果,又一起打电话问房东到底怎么解决,两个室友显然已经对房东放弃了希望,只有她执着地让房东尽快解决隔壁房间地浴室卫生问题,可她哪里是只会和稀泥的老油条的对手,最终还是无解。
最后,她还是因为那句表达不当的话跟室友道了歉,关上门眼泪却更凶了。原本她觉得自己是“天降正义”,在勇敢的捍卫自己的权利,措辞犀利也完全没有关系,因为很缺乏这类的表达,她觉得自己也有必要表现得“凶一点”,毕竟人善被人欺,软绵绵的只会让人觉得好拿捏罢了,她为此吃过的亏并不少。另一方面也因为不太会表达情绪,加上平时对室友积攒的不满,让她变成一只炸毛的刺猬,只有露出刺才能让自己抒发,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失控”,并不是成熟的表现。她不知道带着情绪的表达,会从一开始就让双方站在对立面,从而挑起对方的情绪,最后干柴烈火而已。明明之前在“指导”别人度过类似困难的时候,她分析得头头是道,现在落到自己头上,还是情绪上脑,很多事能够保持清醒,不过是因为旁观者清罢了,但若自己遇上事也能这般抽离,那才是真的有智慧。
上一秒她还在为找回了刺而振奋,下一秒就被指出沟通方式有问题,虽然对方也有问题,她总会觉得(也或许是室友的话让她这么觉得)自己的问题更大一些,让她有些许挫败,但也有成长,她居然有些向往来一次昏天黑地的争吵,也明白有时候能用情商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情绪。她依旧渴望找回她的刺,也会学着不随意去扎伤别人,只是,她可以吗?
2023/9/21 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