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突然被发配到一个同级的手下做下属,当时脑袋嗡的一声,感觉吃了“屎”,恶心。咬着牙,想想手头的工作还算有价值,还有点工作上的激情,我选择沉默,没多“嚷嚷”。
没成想,今年疫情一来,被困加拿大2个月后回来,整个小部门都被转移了。我的工作被分给了别人,眼下便成了闲人。在那一瞬间我打开电脑,点开辞职页面,打字准备走人。当然,这也是新领导内心期许的吧。在点击发送的那一刻,我“怂”了,深呼吸三下后顿悟…为什么要让仇者快?!关闭页面,我开始了“闲人日常”。
我考虑过各种被辞退的场景,想着要是被辞了是不是可以赔点钱?要是让我转岗我可以怎么应对?要是想揪小辫子我有哪些漏洞,如何回应?每天沉浸在这些事情上,不久我长出了第一根白头发…不是矫情,也没有刻意,我思考过没工作以后的生活,重新找,还是另做打算,朝九晚五适合我么?
经过几天的心里斗争,各类应急方案规划后,我决定,沉浸下来,让自己变得透明(以前在公司我是天不怕地不怕),我开始走路低着头,尽可能不和外界打交道,能不打招呼就不打招呼,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安静、文雅、被人遗忘的人。面对那所剩无几的工作,我开始放慢脚步,不再追求效率。面对以前需要据理力争的事,我开始量力而行,不再极力争取。我开始学习点别的,比如语言,写字,看书。我慢慢发现,在一个公司里效率高不等于领导喜欢,选择沉默或者懂得迎合才是老板们最需要的。
我是个急性子,而现在,我总让自己说话前停3秒,挑好话说,少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小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就好像一个个小城市,小家庭,悲欢离合什么奇葩事都有。
老板们看到的是价值,价值不意味着能力有多强,而是达到了一个岗位所需要的,就是价值充分利用。有些岗位需要的就是安安静静默默做事,不需要太聪明,也不需要太多的天马行空。
但还有些老板,他们的判断依据就很简单粗暴,“眼缘”-一些人干的活不忍直视,做的事匪夷所思,但架不住老板喜欢,万年得宠,常年青,有一种有我吃一口饭就有你一口粥喝的感觉。老板们对于这些有眼缘的员工宠溺的不行,哪怕这些下属已经惨招其他领导的明确投诉,他们的老板还是满腔热血的护犊子。假如没有眼缘,emmm…那你做的再好也都是走人的份。亲眼见到过护犊子,亲耳听说过点名针对让你滚,回过神来之能“呵呵”
这个社会最不缺的就是人才,谁都没有离不开谁,公司少了谁都能转的溜溜的。之前的几年,因为过于自信,我变得浮躁,沉不下心,当我觉得其实对的,我永远都是据理力争,对面是谁,不在乎的!可以说,我EQ不高,而现在我开始懂了能力以外的东西,可能在这个公司为时已晚,但总好过一辈子懵X状态。
其实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初出目的源于想吐槽一个真人真事。一个同公司同事(还是个小领导)因老板不喜欢,入职2个月惨招开除,开除以前处处被针对,点名批评,甚至被爆粗口。听完以后我的义愤填膺又一次爆发,但最后还是一声叹息…想着写点啥发泄一下,但能力有限,发挥偏移又变成了自我反省…
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提醒自己“hey,你是有价值的。船到桥头自然直,被开除也是最坏的结果,不能更坏了,假如已经要到低谷,何不期待反弹?!”我告诉自己要学点阿Q精神,要脸皮厚一点,要学会三思而后行,要让一切本来没有的“本能”成为“本能”。最近前车之鉴屡见不鲜,“踏着他们的尸体”希望自己能找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