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大青龙汤证先是完美的麻黄汤证,不一样是多一个"而烦躁"。大青龙汤病机解——麻黄包白虎受的伤寒的那个寒很大量,把他的体表的邪气束的紧紧的,抵抗疾病的那个抗热反应就被这股寒气包在里面一点都发不出来,闷烧的感觉,闷烧的区块是比较是属于那个要用石膏的白虎汤区块。那白虎汤我们知道是肌肉在产热,是阳明的区块。大青龙汤证,是太阳伤寒包阳明,是麻黄包白虎,寒气很重才包得住白虎。"不汗出而烦躁"。另外一个是麻黄汤证那个寒气太大,包住了你身体里面肺的热,那这个就是sars。大青龙汤你要分辨的话,在麻黄汤证的框架找,"三干"或者是"三烦",如果它包住的是肺热,是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就是麻黄汤的主证结构里面嘴巴干。注意大青龙汤那个干是这个嘴巴这个地方比较干燥,麻黄汤不能发汗是喉咙里面干,分别干到底是少阴不足的喉咙干,还是肺部有热的嘴巴干。舌苔多半是黄的,刚感冒就吐黄红的痰,代表他是有热的(大叶性肺炎,它的吐出来的痰就是铁锈色)是大青龙汤证。黄舌苔、黄痰,或者眼睛干、鼻子干、嘴巴干,在麻黄汤的框架里面找到一些燥热的迹象,这是不标准的大青龙汤证。标准的大青龙汤证,是肌肉里面的热被包住,觉得烦躁。心烦手足烦(不断的身体在换姿势)有其一就可以了。麻黄六两,不放姜枣的大青龙汤会让人狂汗脱阳。石膏它要超过30g,麻黄跟石膏有互相的拮抗作用的。石膏发白虎汗,麻黄发麻黄汗,平常常常运动,就是卫气很够,麻黄就要放多一点。"一付汗出,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乱下大青龙汤“筋惕肉瞤”,肌肉会觉得自己在跳,用真武汤加附子多点或用茯苓四逆汤,四逆汤加茯苓来解。可用三味药来代替麻黄,荆芥、防风、浮萍。【7.8 】 太阳中风,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桂枝汤证的中风,风邪的量,太大的时候,压到好像有鬼来压床的感觉,大青龙汤风邪还在表层,太阳区块已经塞满了高密度的风邪,没有掉到少阴去,体会到一种“身重乍有轻时”的感觉。用大青龙汤把邪气推出去,所以就是 "发之"。大青龙汤跟小青龙汤可治溢饮,身体这个多余的水分啊,满出来流到手脚四肢叫做溢饮。手臂又酸又重很难过,麻黄系的药在去水方面有它独到的功能。小青龙汤概述【7.9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心下"不是胃,是指肺里面。胃里面有水气的话,那是苓桂术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身体里面有死水,寒邪进到身体,肺里面有跟这个寒气同类的东西的时候,就变成塞满邪气的水,肺受不了,然后就狂咳嗽了,咳到你平躺下来会咳得更凶。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稀的痰,白透明的痰或者是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吐到水里面,很快就会化掉,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如果带黄痰可以加石膏啦;。 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小柴胡汤,柴胡跟甘草,是主药。其他全部都是外挂。没有姜枣来入营出卫,桂枝汤也不能发汗,没有麻黄所以麻黄那个发汗路径就没有了。它的喝法。它煮成三碗,就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真正的小青龙汤它就不是一帖发汗剂! 用生的半夏半碗,制半夏一碗以上!半夏把这个水就搬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是,肺里面的水被转移到膀胱去了,从尿解。那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呢,是它的副作用最少的时候。肺里面一兜水在这边、病邪也都聚集在肺里面这一兜水里面,那你在皮表发汗有什么用?病邪还没有真的入到阳明大肠里面,拉大便,没有用。用一种方法,让这个肺里面的水邪能够转一个地方然后排掉,那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 小青龙汤吃完一两帖之后呢,接下来就用苓桂朮甘汤收工,但苓桂朮甘汤是治疗胃里面的水肿比较有意义,小青龙汤的水在肺,用苓甘五味辛夏仁汤较好。去干净的那个肺里面的痰。几个使用它的技巧,用小青龙汤先把那个咳嗽镇住,之后用别的方剂来去化痰。如上。汗解小青龙汤是小青龙汤里面的垃圾,把麻黄跟细辛去掉,那这样子的话汗解也无路了。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半夏用三钱,然后其他都只放几分这样子,就是半夏独大其他少,那这样子副作用就非常低。一感冒就咳嗽、狂咳嗽这种,你们不妨呢,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法,用多半夏;否则容易变成比较伤元气的发汗剂。
大青龙汤概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