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师生关系

阅读书目:《重建师生关系》

阅读心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五章“作为社会关系之一种的师生关系”,在史老师和学生的随笔中,无处不感受到史老师的幸福和学生对她的赞美,那些只属她和学生的秘密、烦恼都透露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与磨炼。我们不妨从学生的一篇文章中撷取一个片段来感受她幸福吧——“我时常会怀念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的三年。当教室里关门、关窗、拉窗帘的时候,我会想起她;当我想起我的高中时代,我会想起她,想起那每一首歌、每一部电影、每一本书、每一句话……真的很想再回到教室去听一堂她的课,只要一堂,就已足够。……我淡淡地笑了,心里装着这样一个可想可念的人的感觉真好。”这是一位老师所有的幸福所在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前,有太多的学校,把家庭本该承担的责任拉过来转嫁给教师;有太多的家长,把自己本该责任拱手让给了学校、推给了教师。于是,太多的教师、成了保姆,自己的孩子却无力教养;太多的家长,成了印钞机,对自己的孩子除了供给钱粮之外,一无所知;太多的学校,成了封闭的托管所、密集型的产业圈,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却根本只胡绩效,没有孩子,也就没有教育。

学校的目的在于教会每个人与他人相遇交流。一旦这个相遇交流产生,我们就成功了。教育是帮助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建立链接的一个过程。我想史老师将“作为社会关系之一种的师生关系“放在本书的最后一个章节,并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深入阐述,正是因为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在校园里,她都是视教育为现实,把社会当教育的老师。、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史老师提出的“一切都与我有关”。在教育教学中 ,史老师首先承认 “教师不是万能的,几乎所有学生的问题根源都来自于家庭。”在中小学校园中,学生“犯错”,老师的杀手锏就是“找家长”,这自然无益于问题的解决,也极不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无能与推脱除了使得家长感到难堪与失望,也使社会对教育产生不信任。到头来,承受最大压力的还是学生: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哀怨、社会的指责,三座大山压顶。教师不主动解决问题,只是急于转嫁责任。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当初的“错误”对自身产生的“不良影响”,已经远远无法与教师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大。

史老师没有抱怨、指责,没有把责任全部推给家庭和社会,而是积极去承担和作为。仍然不是说教,她通过实践活动化解代沟。更主要的是,她没有以虚伪的姿态确立成人的权威。她承认成人的悲哀、愚昧、顽固,她毫不留情的批判却理解一代又一代人的伤痛。正如她一直以来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真实却总是向着那光明和温暖。亦如她的名字,金霞万丈,所有了然于胸;沧海月明,宽容温婉如月。 、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第五章中占了全书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从家庭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学校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来分析了社会关系之一的师生关系,具体是用书信让孩子与父母加深了解,解读血浓水的亲情,关注家庭,化解代沟,失败教育,父母共谋,适度协调,切勿干扰,保障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方向自我成长。当教师面对家长投诉,舆论指责,学校不理解时,自我内心如何达到平衡,对教育事业和个人期望的认同,强大内心,宽容对待。

“重建”,即“重新建立”。“重新”有忧患意识,而史金霞老师的意思还是在于“建立”。所以这本书,没有丝毫的嘲讽与批判,它不是教导你“不该这样做”,它说的是“我在这样做”,“这样会不会更好”的问题。它会让你更坚定自己的理想,更加珍爱自己。任何一个对教育有理想,还热爱的人,不,应该是对孩子还期望还热爱的人,我们——做教师的、做家长的、曾有过伤痛的所有的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既是一本教育专著,也是适合亲子共读的书。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只是曾经的那个孩子。这个孩子造就了我们过去所经历的一切、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