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枝末节的二丫头看到

作者在秦可卿送丧打尖的途中,安排了宝玉到农村停留一刻,认识农忙器具,同时也引出了“此卿大有意趣”的二丫头,且来看看短短百字的描写是怎样将一个人写活的。

出场

(宝玉)一面说,一面又至一间房前,只见炕上有个纺车,宝玉又问小厮们:“这又是什么?”小厮们又告诉他原委。宝玉听说,便上来拧转作耍,自为有趣。只见一个约有十七八岁的村庄丫头跑了来乱嚷:“别动坏了!”

正文

众小厮忙断喝拦阻,宝玉忙丢开手,陪笑说道:“我因为没见过这个,所以试他一试。”那丫头道:“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

转承

秦钟一笔可谓一石多鸟,①通过秦钟对的二丫头的评价来展现二丫头的品相,能省去多少笔墨且至文字不呆板,这是一书中作者常用的化简法;②通过宝秦二人对话可知二人对女儿的尊卑性情之别;③秦钟在姐姐葬礼中淫欲为日后别世流下伏笔。

秦钟暗拉宝玉笑道:“此卿大有意趣。”宝玉一把推开,笑道:“该死的!再胡说,我就打了!”

离场

宝玉正要说话时,只听那边老婆子叫道:“二丫头,快过来!”那丫头听见,丢下纺车,一径去了。宝玉怅然无趣。

收尾

作者收尾处较为奇怪,宝玉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等语已经超出对只有昙花一现的二丫头的情感。那作者有何用意?

凤姐并不在意,宝玉却留心看时,内中并无二丫头。一时上了车,出来走不多远,只见迎头二丫头怀里抱着他小兄弟,同着几个小女孩子说笑而来。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料是众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

最后在来看看我从中看到了什么:

①对自己的定位,定位很重要很多书籍读不懂读起来不可思议都是读者错位导致,如《老子》原始写给统治阶层的读物,只不过现代文字传播的成本极底我有幸看到此书,因为我以平民老百姓的视角看统治阶层的读物这种错位会导致哪哪哪都别扭。若讲红楼梦中的人物与现代相对应,宝玉便是红二代官二代,连其仆人赖大家的都是县级领导。在红楼梦中与我阶层相仿的找来找去也就二丫都最接近——都是农民老百姓,板儿好歹还有贾家那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作者收尾处较为奇怪的宝玉对二丫头离别时的情感。我认同新浪微博“少读红楼”作者的观点:有人猜测二丫头便是巧姐日后生活的写影依据为:其一、巧姐判词中画的是一美女在纺织;其二、宝玉的“少不得以目相送,争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等语对于一个昙花一现的二丫头太重,这应该是对亲人离别时的描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