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生活在对外在环境的审视、挑剔、指责、不满、抱怨里……我们甚至认为我今天的状态都是别人造成的。只要我们活在这样的认知里,我们就掉进了受害者的心态模式!我们的思维模式就工作在环境层面。我们就不停的外求,期待家人如何对我,朋友如何对我,社会如何对我,国家如何对我……这种外求的状态不突破,我们就会一直像一个要糖吃的小孩子一样……得到了就欣喜,没得到就哭泣。把自己的得失托付给他人。
而这正是我们要成长、要面对、要突破的地方!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写过一本很有名的科普书,叫《象与骑象人》,大象与骑在大象身上的人。
他用大象来比喻人的情绪,力气很大,如果我们想靠蛮力制服一头大象,一定会失败;
但是人的理性呢,就像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他可以指挥大象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让大象走大象就走,让停就停。
他要怎么做到呢?
不是靠力气,而是去了解大象的规律,大象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吃什么东西,对这些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跟大象好好相处。
这个道理其实不光适用于情绪,在其它方面也是一样。
你不需要战胜一个东西,你只需要去相处。
你要先学会放弃,承认自己打不过一头大象。
然后你才会想到去了解它。
这个比喻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看起来你输了,其实你更厉害了。
李松蔚老师说,很多事情不是你想怎样就能怎样的。就像很多事情你不能使蛮劲,因为规律就在这里管着。就像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内在的规律。
举例来说,针对关系,有这样的说法,你认同吗?你能做到吗?你能在生活中践行吗?
男要人捧,女人要宠,孩要子哄,老人要崇。见了朋友都说“中”。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讲是礼,解决情绪,讲理解决问题。
爱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原谅他人。
家庭里面,99%的争吵,几乎都是鸡毛蒜皮,习惯性的谦让是不让自己委屈,恰恰是爱自己最的好方式。争,赢了理,输了礼。让,输了理,赢得礼。
在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因为,我们都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同时,有的人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不足,有的人看不到,还需要经历更多的事情、更多的关系来唤醒他的自我觉察。
在面对自己短短几十年的成长之路,我们做好准备成长自己了吗?还是把希望更多的寄托在他人身上!
当我们还把期待寄予他人时,就是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
当我们把期待寄予自己时,就是我们准备启动成长模式的时候!
说来说去,事情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用什么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件事情!当我们敢于面对的时候,问题就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