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一个自查表
1.晚上睡觉要励精图治,早上却装病请假
2.每天都在做事,事情却越堆越多
3.晨会,夕会,培训会天天开,员工敷衍了事,业绩稳如泰山一动不动
4.生活中到处充满,我要自律,我要成为更好的自己。实际上熬夜晚睡,游戏成瘾,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
5.给别人讲道理,总是条理清晰,头头是道,自己执行时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乱成一锅粥。
6.指着别人(小孩)去看书,去做作业,自己却在看电视,打手游。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不听话,学习不努力,成绩也不好。
………………
场景历历在目,每天都在上演,我们一年一年的年龄变大了,皱纹变多了,身体变差了,唯一没有变的就是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懈怠的心。
其实无论是人或者物,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出发,就到不到终点,很多时候我们还在起跑线上就放弃了。
我有一个朋友,是专门做儿童心理辅导的,前段时间,听我朋友说,有个叔叔说他的孙子,太笨了,读书不行,对电视上瘾,手机着迷,还很爱跟家长顶嘴,做作业不专心,不检查,拖延症非常厉害,做不起的题就乱做。实在没有办法管的,管不动啊。
后来我的朋友给孩子沟通后,发现孩子非常聪明,很有洞察力,很会分析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方法。整个沟通下来,用我朋友的话说就是,这小孩具备很多大人不具备的洞察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很多大人出现了问题,可能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都不知道,而这个孩子,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哪里有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以及该如果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如此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爷爷说的清况呢?
就在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是没有整理出来一个具体的可执行的操作清单,并监督按时完成,及时给出正向反馈,增强信心。这也是非常空洞的理论。
举个例子
正如孩子说他作文写的不好,问他为什么写的不好,他说,第一口水话,废话太多。第二不能够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去写,第三,用词不够精准,优美。在问到他是如何造成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说,平时看的书太少了,自己知道的东西太少了,看完后,思考总结太少了,整个思维比较混乱,想到哪写哪,到最后就不知道写什么了。当问到他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说,平时多看一点书,不能光看,还要学习别人是怎么描述的,把写的好的摘抄下来,背颂,以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有很多的题材可以写啦……
整个对话还算可以吧,但是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最后还是落实到具体执行上面出问题,说看书,到了书店,看的是小说书,拿到书就开心困,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看书……
落实在具体的方案就是
第一:什么时间看书
第二:看什么书
第三:和谁一起看书
第四:是否有持续的动力维持去看更多的书
什么时间看书,就要先养成看书的习惯,一开始不求多,求精,有收获才有动力,看什么书很重要,一本好书抵的上十本平淡无奇的书,和谁一起看,最好的有两个人或者同时很多人一起看一本书,这样可以促进读书的乐趣,是否有持续的动力支撑你继续下去,就是要看书本对你的帮助。所以,需要有经验的引导,培养看书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怎么样开始是最重要的。
其实在我们工作中也是一样的,我们知道要学习提升专业技能,要维护客户开单挣钱,但是没有学习计划,该如何学,该如何维护客户,都是模糊的,每天都过的糊里糊涂的。
懂一堆道理,知道一堆方法,不如一个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