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三年后,今年的六月是最躁动的。
原来选择直接读研的同龄人面临找工作,似乎情况并不比三年前的“史上最难毕业季”乐观,仍然是人山人海、僧多粥少,加上研究生阶段专业更详细,有些偏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屡屡碰壁。
本科毕业直接工作的,三年足以认清行业的规则和形势,雄心勃勃的有之,唯恐避之不及的亦有之。于是,体制内的一些同学开始辞职,奔赴北上广或其他岗位,寻求更好的发展。
01
我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学同学,姑且称他为小Z吧,来自遥远的大西北,自带英雄豪气,是个无酒不欢、无书不活的纯粹文学青年。中文系虽然人才不少,但大家真正佩服的极少,他算一个真正有风骨的人。
三年正好把一届学生从懵懂的新生,变成前几日的考生。他倒不担心学生高考,胸有成竹,平时付出够多的人,关键时刻向来是不慌不忙。
也不像别人一样穿上红T恤去送考、去接学生、拍毕业照,小Z一个人默默地办好了辞职手续。他说“一个成熟的人,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什么可以舍弃,什么不可以舍弃”,所以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他从公立学校辞职,放弃了那个省会城市重点学校的教职,即使有很多人还在为那个名额孤注一掷地考试、争取。
编制于他而言,是个弃之不可惜的鸡肋,三年坚持下来,为的是能带给他快乐的学生。现在学生毕业,他觉得是谈教育理想和情怀的时候了。一千三百多人竞争二十个私立学校的职位,他和校长面谈了十几分钟,谈理想,谈情怀,火速签订协议。
他说,“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只要带着青春和梦想上路,无路也有希望”。我想,当他的学生,肯定是幸福且快乐的。起码,比当我的学生强!
02
周末收到老闺蜜的订婚消息,打电话祝福她。姑娘正沉浸在要为人妇的期待、憧憬和忐忑中,免不了对我一番说教。
我是向来自由散漫惯了的,听的周围唠叨声不少,只当是“吃得咸鱼解得渴”,全然不往心里去。但唯独她的话,我是要听的。
只因她当了我三年的精神偶像。
在我还是个乡巴佬、只知道死读书,并且自己填词冒充是苏轼的骗她的时候,人家已经是知识开阔、从小便享誉当地学校的“有为青年”了:在课堂上“舌战群儒”、把心理老师气哭、梦想是考到中国传媒大学将来当一个战地记者。
我这种连伊拉克在哪个角落都不知道的人,早被风沙弥漫、战火硝烟中那个伶牙俐齿的女记者折服了,何况人家还坐在班里考试的第一个位子。那时考试的位子是按成绩排名的。
而现在,姑娘劝我的是:“你就别折腾了,普通人的人生,不值得思考。单位93年的同事都有孩子了,我现在是年龄最大的未婚女青年”。
这种话别人跟我说,我定要在心里翻几个大白眼,唯独这家伙说,我得好好琢磨一番。有句话说,“祝所有大城市的姑娘们梦想成真,愿所有小城市的姑娘们生活安逸”,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不想承受大城市高额房价、摇不上号买不了车的压力,就别嫌小地方拼爹拼关系、商场八点钟就关门。
03
我很不喜欢那些天天加班的人,觉得总是加班会让人变傻。
不管舆论怎样取笑大学毕业回家考公务员的年轻人如何没血性、没活力,但不得不承认,在北方的广大地区,每年的公考大军都是浩浩荡荡、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万幸中的不幸是,进一个忙碌不堪的部门。小W是经常加班到晚上一两点的,硕大的政府办公大楼,亮灯的办公室不只那一间。向来不知周六为何物,从来没体验过这种高级别的待遇。到了周日,睡到日上三竿,下午打个球、出个门,接下来的一周又是脚不沾地忙。
这样的人,压根不能指望他谈理想和情怀。
他觉都不够睡,谈什么理想;
成天跟党章打交道,能有什么文青的颓废情怀?
当然也不用谈诗和远方,毕竟人家既没时间也没钱,不加班就是奢望,远方也不像我们有吹着空调吃西瓜、百无聊赖的悠长假期。
如果问他人生的意义,他会告诉你,是马克思主义。
04
前段时间流行鸡汤味非常浓郁的一句话:“听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大师们写人生、写生活、写感悟,有的深入浅出,有的艰涩难懂。然而,那始终是别人的人生,我们自己,还不是得一头扎进鸡毛蒜皮里。
再说,即便是大师,也得吃饭喝水,谁也避不开柴米油盐。
我等普通人呢,想多了是自讨苦吃,毕竟才华撑不起梦想。说白了就是想的多,做的少吧。孔老夫子教育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却不学习,人就会疑惑、迷惘。
我不懂自己可以舍弃什么,又想留住什么,大概是因为读书少而想的多。
普通人的人生,不是不值得思考,而是,不要空有思考而迟于行动。若是足够成熟,怎么走都是康庄大道;若是徒有其表,往哪儿走都是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