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雨馨老师讲的《譬如幻翳,妄见空华》这节课后,对王阳明先生的“心即理的人生论”有了一点点理解,记的初读传习录时,对“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甚是费解,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怎会心外无物呢?原来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认知塑造出来的,或者说我们自己的心理需求构建了每个人眼前的世界。一直标榜真实生活着的自己也许只是活在用自我编码控制的程序里,有时目之所见、手足所及也往往被忽略掉了。
听课的过程中,下面这个故事不时出现在脑海中。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了家洗染店。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地说:“哎!我小儿子洗的衣服到哪里去晒呀!要是干不了,顾客就该找他麻烦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可老奶奶还是发愁:“哎!看这大晴天,哪还有人来买我大儿子的伞呀!”这就样,老奶奶一天到晚,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位长者见她一天天衰老下去,便对她说:“老太太,你好福气呀!一到下雨天,您大儿子的雨伞就卖得特别好,天一睛您小儿子的店里顾客盈门,真让人羡慕呀!”老奶奶一想,对呀!我原来怎么就没想到呢!从此以后老奶奶不再愁了,她吃得香,睡得香,整天乐呵呵的,大家都说她好像变了一个人。
上学时初听这个故事,感觉这老奶奶怎么这么想不开呢?前些年又讲这个故事,是像长者一样劝解别人想开点,凡事都有利有弊;今天写这个故事想说的是:阴晴圆缺、喜怒哀乐都在我们心里。
下面这个图片是雨馨老师分享在群里的,课前不懂,现在还是一知半解。期待尽快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