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玩了,这些玩具有什么用,你连一道数学题都做不出来,还玩这些破玩意做什么!”爸爸粗暴地捏碎我的玩具,那是我童年最喜爱的玩具,我还记得那是个粉红色的玩具,一拉两端的线,中间粉红色的球球就呼啦啦转起来......,每次拿到它我都不舍得放下。而我心爱的玩具,我童年唯一的乐趣就这样被爸爸击得粉碎。
数学在我眼里因此而变得更加可怕,与数学有关的一切东西都让我汗毛竖立,精神恐惧。爸爸总是在吃饭或者生活中冷不丁地提一个数学问题让我计算,如果我算不出来,就是震惊、打击和怒骂。
小时候以为爸爸只是望子成龙,看了《摔跤吧,爸爸》,我才知道爸爸心里原来一直有着数学情结,他是班里数学第一名,是老师心目中的数学天才,而因为高考失利,自己的人生便陷入了灰暗当中。
他想要让自己的梦想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得以延续,他不允许自己的儿女数学这么差。
电影中的爸爸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扮演,这位爸爸就是一个典型的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女儿身上的典型案例,他是印度全国摔跤冠军,没能为自己的国家挣得一枚金牌,退役后一直郁郁寡欢,情绪低迷。
自己的梦想未能得以实现,就希望这一生能够以别的方式完成,自然这一沉重的历史使命落在了自己的儿子身上。为此,他寻医问药,想了很多办法求子,但似乎命运就是爱和他开玩笑,这位摔跤冠军未能生下儿子,妻子连生三个女儿。
他感觉此生无望实现梦想,便开始忘记梦想,重新过上普通平凡的日子。
一天,村子里一位中年夫妇拽着自己的儿子过来找他麻烦,向他控诉儿子遭他两个女儿暴打的情况,他先是震惊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能打过他们的儿子,继而让女儿示范是如何打那个男孩的。两个女儿就在自己会摔跤的爸爸面前,示范了当时将男孩打趴下的完整动作。
爸爸欣喜之下,灵机一动,心里那个被搁浅的梦想又在蠢蠢欲动:“对啊,是谁说只有男人才能练摔跤的,女人就不可以吗?没准两个女儿身体里也遗传了自己摔跤的基因呢!”
这位印度爸爸拉了两个女儿训练,从此任凭两个女儿怎么负隅顽抗爸爸的这种魔鬼式的训练,爸爸总是执拗地坚持着自己的那一套训练节奏,不肯有丝毫松懈。
艰苦卓绝的训练总能带来刮目相看的胜利。这也是我从影片里学到的。奋斗过后的蒴果尤为香甜,而你终于和别人拉开差距,你才知道自己竟然也可以这么优秀。
没有人生来平庸,尤其是你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在年老后值得回味的人生阅历。也是一个人活在世上对自己的交待。
爸爸的梦想终于也变成了女儿的梦想,从最初的只是为了成全爸爸的一腔希冀,到最后两个女儿真正热爱摔跤,不只是为了争夺输赢,她们承袭了爸爸的坚韧,不为现实所妥协,我也打心底里为他们感到高兴。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两条泾渭分明的线。优秀的人都自律、坚持,隐忍。
大女儿和二女儿相继接二连三打败国内一线摔跤选手,在爸爸严苛有素的指导下,取得了一场场的胜利,鲜花、掌声簇拥着这两个年轻的女孩。
站在摔跤台下鼓掌的爸爸感同身受,像是自己获得了荣誉和世人肯定一样的雀跃。有一种成功从来就不是为了鲜花、掌声,而是为了成全自己心底的那个声音,告诉自己,生来就是做这件事的,那么,无论如何也要做成这件事。印度爸爸就是这样的人。除了要为印度,为自己的国家赢得一枚金牌,他还真正热爱着摔跤呢。
两个女儿不负众望,一齐进入了国家摔跤队,在新德里进行更为正规的训练和指导。然而,年轻的教练员刚愎自用,明明是自己训练的方法不得要领,让自己的徒弟屡次失手,与冠军头衔失之交臂,还阻拦了印度爸爸的一切建议和指导,甚至出言挖苦讽刺,态度恶劣。
在女儿逐渐走下坡路,在赛场上失意的情形之下,凭着这些年投入在摔跤上的满腔热情,他深入研究,对女儿的优点和弱点看得一清二楚,在赛场上观察各国其他比赛选手的招式,见招拆招,在电话里对女儿进行细致的指导,终于女儿的比赛有了起色,在国家队里的奢靡生活,被欲望腐蚀的女儿又重新洗干净了指甲油,剪掉了头发,重燃跤赛场上的斗志。如果不是爸爸的再次唤醒,女儿的摔跤生涯可能再无进展,止步于此了。那么这么多年的辛苦也就付诸东流了。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变得没有意义了。
看到这里,我觉得已经不是梦想的关系了,而是当你终于通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人生的高峰,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风景的那一刻的人生际遇。
原来,无论当初站在岔路口选了哪条路,人生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都会看到最别致的风景啊。但前提是,通往终点的这个过程里面,你一定要下苦功,肯投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生人,这句古话不是没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