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夫馍”又名“子福馍”,寓意多子多福,子孙兴旺发达,它是清明时节小辈们对祖先的祭奠和对祖宗精神的传承,以及把长辈对晚辈的期望变成一种具体的实物来体现。它是我们民族血脉精神的传承,寄托了我们对家庭和谐兴旺,对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意愿。
在儿时的记忆里,那时母亲健在,每年清明时节,总要用柴火锅灶,蒸很多的子夫馍,有很大总子福馍一个,中央围绕鸡蛋盘绕着面做的蛇儿,总子福的里面 有核桃和红枣若干,同时,蒸四个子福腿,里面也是核桃和枣儿,不同的是每个腿的中间,扎的是核桃或红枣。这些都意味望子成龙,多子多孙。同时每年母亲特意还要给嫁出去的姑姑蒸一个有莲花或鱼儿做盖子、中间扎鸡蛋的子福馍,清明上坟后,专门派哥哥们给姑姑送去。这个子福馍代表着嫁出去的女儿还是娘家的人儿,血液里流淌着娘家的血脉!
渐渐的母亲去世,我也出嫁,每年的清明总能收到娘家的三嫂特地给我这个嫁出去的姑娘蒸的子福馍,只有这个时候,我能清醒意识到我这个嫁出去的姑娘,血液里流淌着李家的血脉,我是李家的姑娘。
结婚后,来到婆家,每年清明,我的婆母也像我的母亲一样,每年清明前夕郑重其事地提前备好鸡蛋、大枣、核桃,提前和面发酵,揉面,扎花,醒面,用柴火锅灶大火赶气蒸好子福馍,上完坟也要特意派人给大姑姐、小姑妹各送一个子福馍。亲情的血脉,在子夫馍的迎来送往中不断的流淌。
如今婆母已去世,我也成为儿媳的婆母。虽然没有过去的柴火大锅灶,但是蒸子夫馍的传统不能丢,在自家的小厨房里,我也开始尝试用天然气火小锅小灶学蒸子福馍,我提前发酵粉和面醒面,如法炮制,学做花盖子,学捏面蛇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没有以前的老人们做得大,虽然粗拙不够精细,但很像那么回事,老公直夸我蒸得不错,早上老公、小叔子和弟媳,儿子,媳妇、女儿,带上我的子夫馍和做好的菜食,香火,票子,浩浩荡荡驱车上坟了。吃了子福馍,后代皆有指望,会有好运。上坟回来给弟弟弟媳他们两个子福腿、半个总子福。吃过我这个大厨做得丰盛的团圆饭,儿子儿媳临走也带上各自的子福馍。随后打发姑娘给两个姑姑各送去我亲手做得子夫馍。美好亲情在子福馍的传递中不断地传承。
至此我的心也开始清明澄澈起来。我真心希望我们家族的血脉精神、美好的风尚、亲情的维系会一代代的传承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