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知道计算机是什么——在数学家和正统哲学家那里,计算机就是机械化算法,也就是所谓“图灵机”——逻辑清楚,概念明白。
如果有人能证明人脑就是图灵机,那万事皆休,说明人就是一台普通的机器,灵魂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且将来机器人一定可以完全取代人。
如果有人能证明人脑不是图灵机,那就有点意思了。
据我理解,丹内特,认为人脑就是计算机。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人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连脑神经科学家都没搞清楚,你丹内特一个哲学家,你懂什么人脑?
这就是思想实验的作用了。
比如说有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脑在刚出生的时候是一片空白吗?所有认知能力都要后天学习呢,还是说事先已经“预装”了一些生而知之的内容?
丹内特在这本书里,描述了一个思想实验。
我们想象,把你关在一个机器人的控制室中。机器人没有智力,一切动作全靠你操作。
而这个控制室没有窗户,只有一排排的按钮和指示灯。你只知道机器人有感知外界的能力,而且你知道这些指示灯的闪来闪去就代表机器人对外界的感知,但是你完全不会解读这些灯!
你的任务是引导这个机器人在一天之内找到食物进食,否则机器人就会饿死。
可是你连哪个灯亮代表饿了,哪个灯亮代表发现食物都不知道。
那么你怎么操作这个机器人呢?答案只能是这是不可能的,你怎么摸索都没用。
对人来说,外界刺激,不管是视觉听觉触觉,到达大脑的只是一些神经的信号,而且这些信号非常复杂,那么人是怎么解读这些信号的呢?人是怎么形成“理解”的呢?
像植物和细菌这些低等生物,“身体”是直接对外界刺激做被动反应。比如说,植物“喝水”,其实是根茎细胞直接跟水发生关系的结果。
细胞内部水分不足,而外界有水的话,这个细胞本身就会自动吸水。实验室里拿一个单独的细胞放水里,它也是这么吸水。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智能。
可是人不一样,人不只是被动反应,还有主动的意识和理解。
负责处理食物的肠胃,并不能直接跟食物接触,它们必须先向大脑发出一个“饿了”的信号——这相当于你在机器人的控制室里注意到有几个指示灯亮了。
眼睛看到食物,本身只是处理光信号,并不知道这是食物,它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光信号传递给大脑——这相当于你在机器人的控制室里注意到又有几个指示灯亮了。
你必须知道这些信号代表饿了,那些信号代表发现了食物,你还必须向嘴传递信号,告诉它开吃。
可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要知道那些信号非常杂乱无章,比真正控制室里的指示灯更乱!
能从这些杂乱的指示灯里看出“意义”来,这就是人的意识。那么人的意识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此,我们仅凭推理,就能得出这个结论:小孩一出生,大脑不可能是一块白板。
漫长的演化史必须已经给人脑预装了一些功能,否则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对世界反应。
人脑中必须已经先有了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已经会对外界信号进行解码了。
人脑一出厂,就是一台已经预装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