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正式开始旅行定制的工作以来,做过一些行程策划,但是带客人旅行,对我而言还是第一次。区别于跟家人和朋友一起玩的随意,在带团上,一切都是需要以客人的需求和体验为主导,不管心理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在行前,也倍感压力。
此团从8月11日成都出发,至8月20日从东京返回成都,已经圆满结束,现总结如下:
1. 前期沟通:因为私人定制的关系,需求是根据客人调整的。但一个团队,少则6个人,多则12个人(此行为7+1),定制师是很难跟每个客人每个点都沟通到,且每人的需求都不会完全一样,最后做出来的行程可能非常乱。那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在客人中,找到一个leader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会大大提升前期的沟通成本和效率;另一个好处是,在带团过程中,如若出现其他客人对行程产生质疑时,这个领导者会成为自己的人,帮带团人解释行程。因为在前期沟通时,她是那个做决策的人,所以她会自然的担负起跟其他人相互沟通的责任。
2. 行程问题:这次我们出行遇到了台风,导致一个景点取消,更换成了其他的行程。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在及时跟客户沟通过后,她们会非常信任及理解你,但前提是你很了解台风的登陆情况,几点到达、几点离开。这种情况,需要定制师及时的去跟进,这个要求定制师有一定的信息搜集能力,和觉察力。在今后的团队出行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这种能力。国内的办公室是可以作为后方力量,但是最新的情况,只有带团的人才最了解。搜集信息的渠道有:twitter、微博、旅游局官方账号、新闻、google map、新闻、当地人了解。
3. 带团风格:此行,我比较迁就客人的想法。但其实,客人有时候并没有想法,比如在吃饭问题上,她们只是想吃得好,但是不知道吃什么,也很难做决定。所以此时需要更强势一些,由定制师帮忙定夺,你只需要了解客人的喜好,以及特别的忌口,自己先筛选一遍,然后选出两个餐厅供客人选择。餐厅要求:能满足8个人同时就餐,环境不会很糟糕,是当地特色。比如在蟹道乐上面,虽然应该在大阪吃这顿饭,但是大阪的5家蟹道乐都非常火爆,而且赶上日本的国家假日,本国游客和外国游客都很多,去了2次都没吃上,客人会有些消极。那么,到京都时,发现其中一天的行程较空,而且有一家蟹道乐由于地理位置较偏,当天又有台风,并没有那么火爆,于是在中午带着客人去吃了蟹道乐,没有排队,服务也很棒,大家都很开心。并且中午的套餐价格相比晚上,会便宜很多。
所以带团风格上,带团的人需要强势一些,此强势为:言语的温柔,行动的强势与果断。
4. 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的玩法多种多样,但是,不能带着客人玩!在前期,可以给攻略,分享给客人(需要提前一天发攻略),或者带着客人玩一个项目,给他们做个示范,但是不能全程陪同她们玩。因为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每个人的喜好也不相同,有可能有些人会想去玩不刺激的项目,类似于旋转木马,而有些人又很鄙视这种项目,会造成一些客人羞于开口提出要求。而有些客人,此行的目的就是主题公园,所以她们会提前做非常多的功课,把主题公园当作一场要功课的战役,若带着她们玩,一旦安排的路线不是她们想要的,她们就会质疑带团人的专业性,一起玩也会让她们感受到约束感,不自在。这样的带团体验,不仅让自己非常辛苦,难度大,同时效果也很不好。
5. 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此行客人说法最多的点。包含两个方面:1)航空问题,没有直飞,而是去香港转机,客人自己查了机票价格,结果最后几天直飞机票居然跳水到不到2000单程,她们就会问为什么我们不直飞。虽然团队的领导是“自己的人”,也说前期我们是沟通过这个问题,她选择的转机,但是另一个客人还是会坚持说,转机太辛苦,从没有坐过那么久的飞机,愿意加钱坐直飞。所以我的建议是:以后把机票单独剔出来,只对行程报价,机票让客人选择,直飞或转机。2)新干线问题,此行我们一段的包车,从京都-东京,是5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是由于台风天气,造成了堵车,最后开了6个多小时,有客人质疑为何不坐新干线(但是新干线其实因为台风停运了)。虽然前期也沟通过这个问题,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客人还是会觉得体验并不是那么好,也因为新干线太有名气了,造成在客人跟家人朋友视频聊天时,她们的家人在质疑,“这个私人定制团,怎么没有新干线”。客人会觉得面子上过不去,而且有一个从众心理,之前朋友来日本坐了新干线,为什么自己这次就没坐,感觉是体验的缺失。(人的心理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而且我还要有别人没有的【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小众文化、小众化妆品、小众旅行会火】)所以,我的建议是:在日本,把新干线单独作为一个点,放入到前期沟通中,满足客人的需求,同时也是宣传的一个点,特别是亲子游。
总体而言,此次带团有很多不足,但并没有想象的困难,也没有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算是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