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华《活着》有感
合卷数日,今天终于提笔决定写下此文,以此回顾一位老人的坎壈一生。我不知道怎样的笔触怎样的言语能抒发我内心数日来的沉重,夜阑人静时,摩挲着装帧精美的书卷就仿佛有一股热流涌动心田,它指引着我去走出这无尽的黑暗,正视生命,正视“活着”。
犹忆翻开书页时的好奇,“我”为搜集民谣材料下乡走遍田间地头看了许许多多的热闹趣事,邂逅了一位朴实的农家少女。午后酣然熟睡的我被远处耕田老人的吆喝声惊醒,老人牵着老牛向我走来,就这样,老少二人席地而坐,也就是这样,光阴之门徐徐开来,让我们窥见了老人福贵穷困潦倒的往昔生命时光。
青年时期的福贵因为赌博散尽家财,父亲含恨而死,他不得已带着老母妻儿搬进草屋,从此开始了穷苦的贫民生活。似乎好运气在那一夜间赌光了,此后的福贵被抓过壮丁,日子过的穷困至极,不仅如此,命运似乎从未停止对他的捉弄,儿子早逝,老婆患上不治之症卧床不起,聋哑的残疾女儿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憨厚的偏头女婿好日子没过几天,也因生孩子难产而死。老婆伤心至极,终于不到三个月也郁郁而终。然而,厄运并未放过仅剩的父子三人,不久,女婿在搬运货物中意外身亡,一夜之间空荡的草房里,只剩下了祖孙二人。看到这里,顿觉悲伤郁结心头,似乎这位老人的一生注定到最后要落个惨淡光景。不久,小孙子生病,福贵为了给小孙子弄点好吃的就煮了豆子,哪想饥饿多日的小孙子竟被撑死了。就这样,最后只剩下了福贵一人孤苦无依地存活于世。
回顾福贵的一生,命运的不公和戏弄在他的命途中演绎的淋漓尽致。读罢让人扼腕叹息。福贵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许多大事,而其苦难的往昔生活更是那个时代下无数劳苦大众的缩影。如果说个人的命运是时代的剪影,那么,命运里的一切苦难和不公是否就归罪于时代了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活着》这部小说最重要的除了启迪人们如何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苦难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作者留给每一位读者的引人深思的问题:生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将以何种姿态正视命运和时代的不公?活在当下社会的我们怎样去解答何为活着?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
或许,作者的话更能全面地解答这些问题: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而活着。衣食冷暖是生命延续的物质保障,然而在福贵所处的时代,这些基本的物质条件尚不能得到满足。今天,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忧虑已经离我们远去,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有着太多的浮云遮望眼,物欲横流,处在其中,有时难免惶惶不能自安。每当夜深人静时,这个城市的灯火一点点熄灭,又有多少得意人和失意者久久难以安枕?今昔对比,心灵的煎熬不亚于福贵的贫苦。然而,纵使福贵的一生穷困潦倒,他依旧选择了将生命进行到底。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逃兵日子,还是风声鹤唳的十年岁月。我想,这就足以证明,活着的信念与生命之外的身外之物无关。活着,是一种勇气,同时,也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希望。因为只有活着,只有生命在,你才可以有机会去陪伴去给予自己的亲友无尽的幸福,只有活着,你才有机会去搏击命运的不公,同样,也只有活着,那些你所心心念念的事物才有意义。活着难免遭受苦难和挫折,因此,顽强地将生命延续下去,就是一种如烈火般熊熊燃烧的乐观与斗志。
在这部小说的结尾处,作者勾勒了一幅乡村晚景图,火红的夕阳渐渐沉落,小小的村落一片寂静,老人牵着一头老牛渐行渐远。土地张开宽阔的臂膀召唤着黑夜,女人们召唤着自己的儿女。我想,福贵每天目睹着夕阳西下,他是痛苦的,因为他无时无刻不思念着与自己阴阳永隔的亲人。晚年凄凉的福贵买了一头老牛耕田作伴,我想,他在这时依旧是心怀期冀的,他是替自己的妻子儿女看看这世间,同时,他也是盼望着死亡的,因为死后,魂归九泉,好可以和他们重叙天伦。老人没有隐瞒自己坎壈的一生,因为在叙述的同时,对老人而言,亦是对往昔岁月的一种缅怀,是幸福的倾诉。同时,他是在正视命运给予他的不公和苦难,并以一个战士的姿态迎着夕阳走下去!
古诗有云:“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合卷,广袤的黑土地上,老人与牛的身影在视线中渐渐模糊。物换星移,朝阳徐徐而生,天地间,沙哑的歌声映着熹微的初阳燃烧着,升腾,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