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个世界
读完第十四周的文章,我想到了三个世界,真实世界、内心世界、外部世界。我猜,你看到这三个名词,基本上已经猜到了这三个名词的意思。
真实世界: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个由物理环境、人类以及其它所有物种共同组成的世界,也是能够进行科学证伪的世界,总而言之,就是真实的世界。
内心世界:这个更简单,是我们对于这个真实世界的认知,主要由记忆、概念组成,说起来很抽象,但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如果你接触过足够多的人,你是会发现的,对于这个真实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认知,甚至是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外部世界:这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真实世界的投影,心中所想即眼中所见。比如说,在现实中发生了一件事,而不同的人看到这件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维度不同,因此所想的也不一样,这样一来,看到的世界也会变得不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会不一样的,因为内心世界不同,所以外部世界也不同。
不过,大部分人,甚至可以说,所有人都会将外部世界当作是真实世界,因此当外部世界受到碰撞乃至伤害的时候,一部分人会开始防守,保护自己,不愿意走出外部世界,重新认识真实世界;同时另一部分人会在外部世界碰撞乃至破碎之后,去重新认识真实世界,然后再次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便是成长的过程。
2.金光的例子
这个金光的例子是李笑来老师在他的文章里提到的,我就直接拿过来了,你先看看:
我有过一个朋友,是因为罗永浩才认识的朋友,从很小跟他一起长大的朋友,此人的名字叫金光。现在我已经许多年没有见到过他了。虽然他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人,也因此我们从来没有成为真正要好的朋友,只是相互之间客客气气的君子之交而已。但很奇怪的是,我竟然在他身上学到了两个重要的道理。
今天先说一个,以后还会提起来另外一个。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在我们老家,那个年代里,有大量的人出国打工赚钱——那个时候,在国外做苦力可以赚一年十几万,相当于是国内的二三十倍收入……对很多人来说,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吸引力。于是,金光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出国打工了,他去当船员。不用想象你就知道,那肯定是苦活。但当他回来的时候,那两年的时间,从他嘴里,那就成了“周游世界的传奇经历”。这也很容易理解。
不过,有一个细节我和罗永浩都注意到了。金光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人。在阿姆斯特丹,他想往家里打电话,却发现自己一个硬币都没有,语言又不通,完全不知道应该去哪里换硬币……正干着急着呢,路过一对情侣,问他怎么回事儿;金光一个字儿都听不懂,比划了半天,对方竟然懂了,做手势让他等着,一会儿再回来,给了金光两把硬币,搞得金光双手差点捧不过来……他们在港口休息了一周,金光每天往家里打电话,那些硬币还没用完。这样的事儿实在是太多了,一连几次聚会,金光都能再讲出另一个令人震惊的遇到好人的经历……
我和罗永浩一起注意到的细节并不是金光遇到好人的经历,而是,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朋友,也出国打工,也是上了船周游世界,回来给我们讲的是一路遇到了无数无法想象的坏人……
此人和金光其实是一前一后,走的其实是同一条航线呢!
我看到了一个很精彩的关于内心世界对真实世界的影响的例子,因为金光和那个朋友的内心世界不同,所以看到的外部世界也不一样,最后竟然在同一条航线有着完全不同的遭遇。
3.语言塑造世界
人类学家与心理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
如果一个概念在某个文化里并不存在,那么,那个“客观存在”在那个文化里,“主观上并不存在”,即,那个文化里的人对那个客观存在无任何感知。反之,若是一个概念存在,即便它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们还是可以从主观上感知得到。
这个说着比较抽象,举个例子,钻石与爱情。
钻石和煤炭有着相同的构成元素,碳,这不是什么秘密,但是钻石就是比煤炭贵上无数倍,同时还与爱情绑在了一起,这又是为什么呢?
就是广告的塑造,将钻石与爱情联系在了一起,最终用钻石代替了爱情,使得爱情这个无价的产品最终有了价格,那就是钻石的价格。
钻石这个例子是个很高明的广告营销案,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塑造世界的典型例子。
准确的说,是语言塑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进而改变了外部世界,而无数人都相信了这个“事实”后,这个“事实”就会改变世界。
借着这个例子,我想说,用语言来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是非常有可能的。
当然,在改变之前,你至少要能看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不完美之处。
只有知道了不完美,才能做出改变,至于如何改变,各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也还在学习当中,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不妨和我交流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