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心理账户,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银行卡里的钱,支付宝里的钱,理财账户里的钱,这些都属于我们的外在账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心理账户,主要表现为在花钱时,我们已经为每个心理账户都不自觉的分配好了钱。单说概念比较枯燥,我们来举几个例子看一下:
例子1,你要去看一场200块的演唱会,当你准备出发时,发现演唱会的门票丢了,你还会去再买票看么?大多数人就会不去看了。但是如果你丢失的不是门票,而是你的公交卡,公交卡里正好也有200块,那么同样也是损失了200块,这次你还会去看演唱会么?大多数人依然会去接着看。
这就是我们说的心理账户,演唱会属于平时娱乐休闲的账户,公交卡属于日常生活的账户,日常生活账户里损失的钱并不会影响你在娱乐休闲里的行为。
例子2,你是一个销售员,你要推销一款精美的巧克力,如果你向顾客介绍着款巧克力原料多么多么好、不含脂肪、口感细腻,很可能只会收到一般的效果,但是如果你向顾客介绍这款巧克力多么适合送给女朋友,那么非常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给自己买,嫌贵,但如果给女朋友买,不会嫌贵甚至还会觉得便宜,这就是因为我们给自己消费的心理账户和给女朋友消费的心理账户设置的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超市里会有很多包装非常精美的礼品,这个就是专门让人买来送礼的,而人们给送礼的心理账户设的预期一般会比较高。
例子3,出去跟女朋友吃个饭,花个一两百很正常,订阅一个得到专栏199,相信很多人都会犹豫一下。
这也是心理账户的原因。想想看,订阅一个一年的能让你成长收获的东西,肯定比吃一顿稍微好点的饭要值,但为什么很多人都会犹豫呢,包括我现在也会犹豫一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还没有为知识而付费的概念,除了上学时的学费、书费、工具费、考试时报的培训班等这些通常的花费,在其他方面为获取知识而付费,这个是很多人现在还没有形成的意识,因此也就不会为这个心理账户设置很多钱。
但是好在现在收费社群、收费专栏正在兴起,正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从而改变自己,正如李笑来老师所说,这是一个只要有知识就能迅速变现的最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