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在太白山小北南穿越的第二天、即8月19日上午崴了脚的。
仔细回想,那是在从二爷海到三爷海的途中,在穿越一片石海或是石河时,左脚踩到那块松动的石头。随着“嘎嘣”一声,足部末梢神经的痛直抵大脑,让我不得不慢下匆匆的脚步。
其实,在冰缘气候作用下形成的巨石角砾堆积而成的磅礴石海、石河中,那块灰白色石头与周围所有石头无差。同样在太白山沉睡亿万年,同样记载了岁月的沧桑、万物的演变,为什么我会中彩?
是广求天下贤士的周文王踩过、助周伐纣的姜子牙踏过、采种草药的孙思邈走过?还是诗仙李白登山时踢过、驴友祖师爷徐霞客探险时登过?
应该就是的。所以,它松动了,成为我的“绊脚石”,好让我用更多时间去深刻体会太白山的伟岸、雄奇、内涵、神秘。
二爷海和三爷海是秦岭中段太白山的天池、高山海子。有二爷、三爷,当然就有大爷。大爷海拔3590米,比海拔3650米的二爷低,但大爷就是大爷,有深度有广度(深18米,面积6818平方)。
自大文公庙一路向南,大爷海、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四座高山海子散落。海子间分布着第四季冰川遗迹——石海、石河,面积广袤,静等徒步者双脚丈量。
当天清晨6点半,队伍从大文公庙登山向拔仙台出发时,撞见难忘的“飞碟”奇观。众人纷纷登高望远,驻足不前。
遥望东方天际,云影重重,一道金光正破云而出,穿透云隙的光芒形成巨大的光柱照耀大地,这不正是外空飞碟降临地球的壮观场景吗。但见光芒之下,群峰延绵逶迤、美不胜收。
二
忽然想起前一日,在太白山海拔3511米的景点“天圆地方”。
那里山高势险,怪石嶙峋,壮美景观同样令人留恋不舍。
秦岭山脉纵横数千里,横亘在我国南北分界线上,巍峨中天。作为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更是气势磅礴,被誉为中华龙脊。
据说,古人以天圆地方作为天地的代称。而这里的“天圆地方”是神州南北界。站在此处,可以一脚踏南,一脚踩北。仰视,天如圆盖;俯视,大地如盘。这里也是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它象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南北气候因此产生明显差异。
在被誉为第四纪冰川遗迹博物馆的太白山上,从天圆地方到小文公庙、再到大文公庙的路途中,两侧沟深坡陡。
山脊上,高山杜鹃散布。冰川运动留下的奇观——冰川砾石从脚下向谷底漫延,犹如从山顶流向深谷的河流,望不到尽头。壮观之景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可面对满坡乱石又触目惊心,双脚不由自主地踏实踩稳。
“试登秦岭望秦川”。于太白山大梁上极目远眺,纵览群山,山峰耸立连绵,不绝于天际。一侧沟壑,更是云潮涌动,犹如千军万马,不断向着山顶奔腾翻涌,瞬息万变。
时而,云海被阻于山梁之上,止步不前;时而,云雾翻山越岭、铺天盖地;时而,微风吹拂云海,雄峰若隐若现。高山之巅,天,如此之近,举手近月;云,身边流动,拂脸而过,敬畏之情陡生。
纵然,山高险峻,风起云涌,高山让人难窥其全貌,却又止不住地想要跋涉探寻。自此,我们仍将一路前行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中华龙脊上,继续深度阅读自小耳闻、心生向往的秦岭。
三
从大爷海去往拔仙台沿途,多为石海,偶见高山草甸。途中的小雨,湿润的空气,加上老天赏赐的光,身后便架起一道淡淡的彩虹,我们与山峦一起欢喜着。
太白山主峰拔仙台,号称拔仙绝顶,海拔3767.2米,三面陡峭,直出浮云,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典型的角峰。相传,这里是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方,有封神台、雷神殿等遗迹。
仔细打量,此处有着一览众山小的恢宏气势,可对于大自然的残酷,丝毫不敢轻视。前一天,有人从此跌落而亡的消息一直让人惊心,不敢再临渊半步。
过拔仙台便进入无人区,一路奔赴二爷海、三爷海和玉皇池。崴脚后,背上近十公斤的负重就成为协领小敖与一热心队友的包袱。尽管轻松很多,也努力要加快步伐,可仍被甩在队伍最后。
玉皇池之所以是玉皇池,相传是玉帝在里面洗过澡,以他命名不为过。毕竟,在神、人、冥三界中,他可是天花板的人物。如此说来,连玉皇大帝都偷下凡尘,也不怪织女会动凡心。不过,作为太白山最大的天池,玉皇池也的确值得神仙踏足。
此间,午餐休息。想起伤脚,前途未卜。面对的玉皇池清澈碧蓝、浩荡广阔。忽而,雾起如纱,仙气飘渺;忽而,雾散通透,石影倒映。可天池不见一丝波澜,平静如镜。一时间,纷乱的思绪似乎有了片刻安宁,沉静如初。那句“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应不变”的哲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协领一路相陪,大家彼此鼓励,过草甸、穿森林,殿后的队友终于与前队汇合于南天门接待站。虽然,途中又有一位队友脚踝扭伤,还有人身体不适,但庆幸的是都安全抵达。
四
夜宿南天门,哗啦啦雨声连绵。担心着山洪、忧心后面路程,一夜顾虑重重、听雨无眠。
6点半从南天门出发时,雨丝淅淅沥沥,给下山增加了未知的难度,可脚下的路还得靠自己。背好行李、披上雨衣,与协领跟在队伍后,闯入了茫茫雾色中。
途中,借助登山杖尽力减少脚上压力,努力跟上前队。可最终,还是被伤脚拖了后腿,与队伍拉开了距离。
这一路,手机是顾不上拿出来的。幸好,还有眼、耳和大脑。眼、耳,可以记录云海、苔藓、冷杉、泉声……关切。大脑,可以无限遐想,药王孙思邈在这片土地上挖过什么灵丹、种过什么妙药?答案,森林知道。
原始森林,雨雾纷扬。山雾时起时落,起时混沌一片,双眼紧盯脚下的路小心前行。其实,脚下常常根本称不上是路,只是乱石上刷着红色路标、人在上面挪动而已。雾落时,又见山峦葱茏叠翠,云雾缭绕,形似徽州山区的雨后景致,渲染着水墨画的国风神韵,令人神清气爽。
身处三合宫时,一路“哗哗”相随的山泉在此形成三合宫瀑布。因雨而些许浑浊的瀑布跌落石间,源源不断,轰隆隆向山下奔流而去。短暂休整给青肿的脚踝喷药,小敖又一次接过我的背包。如此,脚下轻松,速度也加快了几分。
13、12……1,当跨过最后一座小桥,顿时有了撞到终点线的轻松:“我终于走下来了。”从海拔3135米的南天门下至1670米的终点——铁甲树,我拖着伤脚安全到达。其间,横切石海石河,下穿湿滑陡坡,越过原始森林,跨过瀑布小桥。近1500米落差、9公里山路,用时近8个小时。
五
此次27公里太白山成功穿越,充满队友们挑战自我、体验高山穿越的艰辛。当然,还有战胜自我的欣喜和团队精神的可贵。
每一次户外,因为有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和勇攀高峰的豪情壮志,重复着向往、出发、经历、回忆,始于心,终于心。
回首仰望高山,长江之南的我与它是那么的遥远,却息息相关。
太白山上崴脚后,除了一路看风景、感受高山的气息,让我多了一层思考。在石海石河上、在浓密的森林中,我们的足迹终将湮灭。可双脚记得,太白山坎坷曲折的山路上,留下过艰难跋涉的印迹;身心知道,山河美景,烙印深深。
如今,当感觉到脚上的不适,云海、森林、天池、石海,就在眼前,仿佛这些亦愈合在脚的伤痛中。因为痛过,所以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