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大雪,意欲夜静后更文,至少给日子整出一些仪式感,然而和朋友聊了一会天,更文的事就直接往后一推,计划还是没赶上变化。
朋友说看你很久没更文了,到底在忙什么呢?
讲真,虽然有点忙,但碎片化的时间还是有,海绵里还是能挤出水来,行文至此,突然想到一个有些小性感的关于时间的比喻,那什么什么,挤一挤还是有的。哈哈,想必亲爱的你们,已经在脑补那个比喻的画面了。
生活很沉闷,文字就轻松跳跃些,小小的色情一下下。
写文怎么能不紧跟时事呢?
也来说说关于琼瑶的话题。
年少时,读过很多本琼瑶的小说。比如,《青青河边草》《窗外》《月朦胧鸟朦胧》《几度夕阳红》《菟丝花》《海鸥飞去》《在水一方》《月满西楼》《聚散两依依》《彩云飞》《失火的天堂》《我是一片云》《心有千千结》《烟锁重楼》《一帘幽梦》等等。
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说,琼瑶的小说会让十七岁的女孩中情毒,光看看以上的书名,一个从不到十七岁就开始读她小说的女孩子,中的毒该有多深。
琼瑶的文字,那时候被称之为言情小说,在校园里风靡一时,浪漫唯美的爱情,让年轻的心为之倾倒。
其实我感觉我很幸运,在懵懂的年纪读了这么多书,如果不是读书,一定会在外面跟伙伴们疯玩,至少她的小说文字还是很唯美,特别是里面的诗词,让我在最初的年纪领悟到了文学之美。
至于对自己的爱情观婚姻观有无误导,也怪不得别人,成年人总该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更文之前,在公众号看了一篇作家方方写的名为《琼瑶以出人意外的勇敢, 照亮她一生所有的文字 》文章。
摘录几段。
很多成年人不喜欢琼瑶小说。尤其是在中文系读过几年的人,提及琼瑶作品,语气经常不屑。有几年似乎我也有点,尽管我并没读过琼瑶小说。后来有一天,见一篇文章提到:琼瑶说,她的小说是给十七岁人看的。那一瞬间让我对琼瑶作品改变了看法。我想她对自己作品的定位很清晰,她的作品很符合自己的定位。并且她一生都照此践行。如此,又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所不屑?人家根本就不是写给你们这些人看的!此后,我便认为琼瑶的写作理念无可指责。这就是她的文学梦。是她为自己、也为无数十七岁的青少年编织的梦境,虽简单却也美好。
在那个年代,她让无数未涉或初涉人世的青春少年有爱的幻想,能体会到“情真意切”这样的语境。反观我自己十七岁的时光,正值文革期间,爱与情,这样的字眼甚至都带着羞耻。那时的文学作品,爱情是个禁区,就是像现在的土改呀文革呀疫情呀这些一样,被困着。设想当年如有一个琼瑶出现在我们面前,她的书一定会被我翻烂。或许我们所受到的情感教育会丰富很多,情感的成长也会与现在不一样。只可惜,错过了。
今天看到琼瑶最后的视频,其语言仍很中学生作文腔。换了以前,很可能会忍不住笑。但这次,却肃然而起敬意。不由叹想,这世上几人能有她这样的通透。
其实,选择有尊严地自主离世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太需要勇气,这不是一份小勇气,而是非凡的勇气。不然“好死不如赖活”怎会成为世人的金句流传得这么远长?而琼瑶,则在她的最后时光,以出人意外的勇敢,从容地终结自己。这是不是完成她人生一个大大的升华?这个升华,光芒四射,照亮她一生写出的所有文字,令它们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