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的变化——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训练目标的设定——螺旋式原则——练习设计示例——模仿和类推、创造——语言技能的外展、阶梯式组合——学生活跃及超常发挥的意义
一 语言运用的变化
1 语言运用变化的两大类型:A拓展与简缩;B转化与转化。
2 拓展与简缩是书面表达中语言变化的最直接的形态。拓展与简缩操作方向,相反,又常常出现有机结合。
3 简缩不是简单的减法——随着认识的升华用语也常常随之变化。拓展这个词的内涵,也是丰富的,它是放大与凸现的结合。
4 遇到的困难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书面表达中,内容是传递思想感情的启明星,形式只是作者,用来表达内容的特定结构和语言。模块,他们是不同的。但是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内容,语言形式的变化必然引起所表达内容的相应变化。
5转换是一种修辞性替代,是用一种语言形态替代另一种语言形态。这种替代中,本意变成了隐含信息。
6 语感的形式,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第一,它并不总是有成果的。第二,它是缺乏效率的。
7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文化因素的构成相当复杂,因此很难用单一线索来组成科学框架。而且,迄今为止,我们教材的基本单位仍然是一篇篇课文,每篇课文,无论长短,都是一各个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封闭系统。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学习必然呈螺旋式进展状态。
8 工具性是语言学科的重要本质属性之一。语言能力的形成必然依据反复的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一定的理论指导是需要的,但他绝不是知识点的直接组合。
9 语文课的语言教育,他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A语言运用的第一个层面是规范化。B语言运用的第二个层面是熟练操作C语言运用的第三个层面是适应和利用语境。D语言运用的第四个层面是艺术化。
10 当我们把语言的运用分解成不同层次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第二个层面是在第一个层面上的发展,第三娣姒层面是朝着使用和文学两个不同走向,在深化。不同层面有高低之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高级面对滴层面有着覆盖作用。
二 语言训练
1 语言训练不是万能的,然而他又是重要的。意思就是说它是一个有限的目标。我们说它不是万能的,是因为:第一,它只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面,一个局部;第二,它有以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经验为前提,在一个人的母语学习过程中具有阶段性。同时我们又说它是重要的,是因为他不但适应了中学生语言运用的发展特点,而且,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焦点。
2 实施有效的语言训练的必要条件:是反思。
(1)思维最根本的性质是反思。反思是指解读言语操作的过程,是指在语言运用范围内从自以为的状态转入理性的思考。
(2)进行这样的反思,我们的资源来自三方面:A吸取别人研究的成果。B借助一定理论和方法对自己进行分析。C分析我们的学生。
3 这种反思有两种作用:一是提高语言运用的自觉性,二世在语言表达遇到障碍时,能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4 反思的成果实施与教学,可以有两个渠道。一是渗透到我们的教材分析里,另一个渠道就是科学的语言训练。
5 语言训练采取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同:第一,要转变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传统角色,使他们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言语行为的参与者。第二,要精心设置语言活动的环境。第三,要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反复的实践。第四,我们要处理好综合和分解的关系。第五,如果说语感的形成起始对于示范的反复模仿,那么教师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和面临的难点指点要领。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但学生扮演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扮演的角色也要发生变化。
6 要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我们首先要捕捉教学目标。
7 我们要区分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基础要求具有普遍性、共性,发展要求具有独创性、个性。
三 螺旋式及练习
1 要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我们还要研究螺旋式。
语言是不同,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表达系统,人们要掌握它,也只有通过自身的反复实践。
2 按照螺旋式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把学生学习写作的活动总量称为运动量,而把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所获得的进展称为发展量。这样,写作活动的运动量必定大大超过它的发展量,就是规律。
3 语言训练的阶段来源于语言能力的综合性,语言能力不但是多种技能综合运用的结果,而且是与人的整个品格气质、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特别是思维能力交融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训练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一致。
4 练习设计实质上是把理论探讨的心得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转化成便于学生把握的操作程序。研究训练就必然要研究练习设计。
5 语言练习可以设置成客观性题目,也可以设计成主观性题目。主观性题目也可以具有不同程度的客观性。
四 模仿 推论 创造
1 语言学习,即使处于无意识或浅意识状态,依然常常从事示范、模仿开始。仿写既然是我们在语言训练中重要的手段,就有必要对塔的心理过程,进一步探讨。我们把它概括为模仿、类推、创造。
2 需要我们注意的:(1)我们首先要注意到一般行为的模仿和语言模仿的差异。一般行为模仿往往是行为的简单重复,语言模仿这是从源体中产生出语言模式,并且从这种语言模式产生出新的语言组合。(2)我们还要注意到被动模仿和主动模仿的区别。从模仿行为,看,语言学习中的模仿大致可以分为被动,模仿和主动模仿两大类。被动模仿是自发的,主动模仿是自觉的。被动模仿,往往是机械的,亦步亦趋的;主动模仿在一般是有选择、有分析的。主动模仿比被动模仿的水平,显然要高得多。
3 结构模仿对思维往往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因素,他对思维可以起到激活的作用。结构模仿适合替换同时进行的。这种模仿中的思辨因素,一般地说可以运用逻辑方法的类推。
4 泛化就是一种类别话,学生要根据过去学习之所得,把握一定的分类原则,对师范阳历进行抽样,把握其基本特征,形成一定的语言模式。
捕捉种种与模式相适应的生活经验,靠的是联想。
5 要发挥学生在防血活动中的创造性,就要处理好练习设计中的限制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关系。
要发挥学生在防血活动中的创造性,就要处理好练习设计中的限制因素和诱发因素的关系。
6 我们觉得创造是就心理过程而言的。发现、发明自己个体世界中前所未有的东西,对他而言就是创造。创新一般来说,有着首创的意思,适合现实生活比较而言的,只有产生了现实生活里,过去没有的、又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我们才能称之为创新。
五 其他
1 中介形势应该具备以下条件:(1)在技能方面,他是训练目标的延伸。训练目标的一致性是实现迁移的基础。(2)它是开始具有篇章因素。作文构思是作者头脑内部建立文章心理图示的心理活动过程。完成一篇作文,除了言语技能外,还有体裁、结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3)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实现迁移,我们一般依靠设置适当的情境条件。
2 我们思考的是思想、思维、语言三者的关系。三者之间,许多事例告诉我们:思维是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