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知道如何爱孩子吗?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资深心理咨询师徐博从心理层面谈关于养育孩子中的“无条件的爱与责任”。
资深心理咨询师徐博说,六一儿童节到了,爸爸妈妈已经为孩子准备了节日礼物。其实作为父母这一生能给到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亲手把这个世界带到孩子面前,供他(她)探索,供他(她)享用,供他(她)生活于其中。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有一个复杂的过程,父母就像一个超级导游,带着他(她)来理解这个世界。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就像盲人摸象,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世界的全部,美国心理学家范德考克的名著《身体从未忘记》从创伤的角度讲的就是童年的经历对孩子以后人生的深远影响,所以,在孩子的生命早期,父母把他带向哪里?把一个怎样的世界展示给孩子都非常关键”。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对孩子而言,在这个世界有哪些美妙的体验是特别重要的呢?--‘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爱是相对于有条件的爱而言的。就像阳光从发出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想到要收回来的,我爱你仅仅因为你是秧苗我是阳光,看见你的成长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无条件的爱就意味着完全接纳孩子,无论是缺点还是优点。当一个孩子被完全接纳时,他才感到自尊。而有条件的爱更像是诱饵,目的是控制,所用的鱼线就是内疚感。比如“为了你我都放弃了一切,你不好好学习你对得起谁?”
徐博说爱的缺失会导致“营养”不良,比如有的人看起来已经很优秀了,可是你看他(她)总是觉得哪里不对劲,会觉得不开心,甚至觉得可怜,你会觉得他(她)总是在寻找--有的人已经是博士毕业了,可是还是对自己的学识充满了自卑;有的人家里已经非常有钱了,还是觉得完全筑不起心理的安全防线;有的人换了几十个恋人,还是觉得下一个可能是最好的……
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溺爱。无条件的爱是基于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溺爱是家长基于自身没有被充分满足的需要。就像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某地出现大头娃娃事件,大头娃娃是因为喝了大量没有营养的奶粉所致,而溺爱对孩子来说相当于喝了没有营养的奶粉。
无条件的爱与边界。父母是孩子的超级导师,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要清楚的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有边界的、有责任的。并且从小就应当清晰的帮助孩子建立和守护自己的边界。有自我意识,有边界感,愿意而且能够承担责任是一个人长大的标志。否则就算50岁也是离不开妈妈的巨婴。
无条件的爱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照顾好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社会责任。有的家长只注重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绩,而缺少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虽然这其中有现实的社会原因,但这样的风险也是非常高的,让一颗豆芽菜将来如何在大草原上生存下来?在温室里养的小花,如何去经历人生的风起云涌?
大家可能会从新闻中了解,我国顶级高校一直都是孩子自杀的高危地区。有的父母爱孩子,对孩子过度保护,不允许做这个,害怕他做那个,万事过犹不及。在完全无菌的环境下,培养的孩子,也不会对复杂的社会产生抗体,结果是性格怯懦,胆小怕事。
那怎么能培养孩子的能力呢?把他能做的事交给他去尝试,不断的和他讨论,你可以怎么做?还可以怎么做?
作为父母不禁要无条件的爱孩子,还要帮助孩子去获得安全感,自信心,能够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发展出照顾好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建立有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