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八天

昨日回看: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还是感叹老祖宗看的透彻,一个领导,需要做的事是能担责,会用人,不打扰民生,还要大公无私,我感觉这样的领导应该就是君子了,但是,当不了太大的,太久的官,因为过于美好,容易遭到嫉妒,被人陷害。而君子大概率是不屑于做这类事情的。

但是,在家里也是可以做君子的,父母之于孩子就像领导,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守信重诺,说到做到,但是 不干预孩子自由的成长机会,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以爱之名干涉孩子的成长。这也是领导力的修行吧!一个在家可以情绪稳定的辅导孩子功课,陪着孩子成长,不焦虑,不抑郁的家长,在单位大抵也是一个情绪平和的人。两个以上孩子能够做到公平,让孩子之间和睦相处的家长,在单位里大抵也是一个善于处理纠纷的人。和爱人和睦相处的人,在单位里大抵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想起老祖宗的那句话:家和万事兴!还真是很有道理。

今日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谨而信:谨,谨慎。信,信实。弟子敦行,存心当如此。泛爱众:泛,广泛义。如物泛水上,无所系着。于众皆当泛爱,但当特亲其众中之仁者。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亦称文章,即以读书为学也。有余力始学文,乃谓以孝弟谨信爱众亲仁为本,以余力学文也。

我的理解:学习技巧最次,学习品德最重要。做学问要先做人!学习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质,我这里感觉品质是一个大的框架,在道德规范的底线下可以尽情的生长发展自己的个性,规范是什么呢?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做事谨慎有条理,说到做到,而不是口是心非,像对待父母兄弟一样,对待他人,对于和自己有同样规范标准的人亲近,而在这些都已经成为自己的习惯后,再去学文,因为内心有标准,有要求,就不会人云亦云,而是有所选择,这样,不论成绩如何,孩子大抵是可以成才的。

我的感受:昨天遇到一位高中生,哭诉在学校里的生活,我都快窒息了,上课铃早打3分钟,下课铃晚打1分钟,老师拖堂2分钟,课间十分钟只剩下4分钟,练上厕所的时间都不够,老师天天压着他们学习到,10点半才放学,放学后还有一大堆作业,每天不到凌晨2点不能睡觉,早上还必须6点起床,7点到校上早自习,老师还天天盯着监控看他们休息时间在干啥,孩子哭着说自己受不了了,我感觉比犯人还缺少自由,我们的教育怎么了,这不是逼着孩子犯病吗?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只为了高考后那一张红榜和学校排名!我真想对家长说,把孩子逼疯了,就是考上清北又如何,什么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我在想以后一定要避雷这所学校,多好的名声我也不去,情愿学校的高考成绩单不那么好看,但是重点培育孩子成人的学校,才是首选,但是,现在这样的学校是凤毛麟角,还得慢慢找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