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扩写

                              王妙兮

    元丰六年十日十二日夜晚,苏轼解开衣服打算睡觉,这时一缕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启人游兴,于是苏轼便高兴的地走到了户外,投身月光之下。

    但是没有和他共同游乐的人,总觉身边空荡荡的,这时突然想起了好友张怀民也在此,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开心的是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他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同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月光的影子吧!

    此刻他们共同欣赏到了由这洁白月光照射出来的美景,他们的脸上五味杂陈,有赏美景的喜悦,也加杂着些许忧虑,不知是被贬后,从而放下心中杂事的喜悦,还是对被贬后的忧伤。

    他们相继坐在了寺前的台阶上,“你看这月色,”怀民忽然指着天空。张怀民这一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在京城时,我总觉得月亮是挂在金銮殿上的,冷得很,到了黄州,才发现月亮是长在树梢上的,带着桂花香呢。”苏轼嗅了嗅,果然有一缕若有若无的甜香飘来。

    "其实哪里的月亮不是一样的?"苏轼捡起一片梧桐叶,迎着月光看,叶脉在光线下像极了老人手上的青筋,"只是从前在朝堂,眼里只有奏折和官帽,哪有功夫指头看月亮?"怀民叹了口气:"可不是么?我以许久没能赏到此景了。”

  他们就这样坐着,从月亮聊到诗文,从京城的繁华聊到黄州的野趣。夜风吹过,竹灯的光晕轻轻晃动,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像一幅被月光浸过的剪影。

    “回去吧!”怀民拍了拍苏轼的肩膀,他点了点头,转身向寺外走去。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延伸到巷口的那棵老槐树下。

  后来苏轼常想,那夜的承天寺,究竟是苏轼访张怀民,还是张怀民在等他?或许都不是-是那轮月亮,把两个"闲人"的影子,轻轻叠在了一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记承天寺夜游 这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月光却从门窗中照了进来,皎洁而明亮的斑映在了地板...
    大眼探世界阅读 5,374评论 0 0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的夜晚,深秋的风儿在吹拂,冷冷的、瑟瑟的,忙了一天的我,感觉有些困倦,解开衣服正准备睡觉,可...
    艺桉Summer婷阅读 4,216评论 0 0
  • 清晖流转,银瓶乍泄,好过世间悠悠万事。白露横江,水光相接,暗淡黄州迎来东坡居士。——题记 夜色渐渐深了...
    孟令爱阅读 4,326评论 0 2
  • 笔记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临渊问鱼阅读 5,121评论 0 5
  • 中国人对月亮有特殊的感情,不仅在诗词里吟诵,也会于散文里记述,今天我们一起读一篇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
    judyjia0508阅读 6,382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