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看了一遍詹姆斯·凯恩的《双重赔偿》,第一次的阅读体验很好,因为故事流畅,玄机不断,让人很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次看也是一样,因为时隔好几年,已经忘记故事情节了,只记得是关于骗保险的故事。看完之后,对3个片段印象深刻。
片段一
“纳德林尔先生在吗?”
“我不知道。先生,请问您是?”
“赫夫。”
“有什么事?”
“私事。”进门是我们这种工作的一大难关,不到关键时候,你不能讲明到访目的。
“不好意思,先生,不说清楚有什么事,他们不会让我请人进门的。”
能不能进门,这是关键时刻之一。如果我再说什么“私事”,就会显得神神秘秘,这可不好。如果我讲明真正意图,就会让自己处于被动——她很可能会进去再出来,然后对我说句“他不在”——保险代理人最怕的就是这种情况。我如果说我可以等,就把自己的身份降格了,这对做生意绝没有好处。想要继续下去,就得先过这一关,一且进了门,他们就得听你说话了。然后,根据这位代理人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坐到客厅沙发上,在座位一边摆好帽子,另一边放上资料,就可以相当准确地评价他了。
“这我明白。我对纳德林尔先生说过我要来的,但设关系,我也可以抽空下次再来。”
其实,我说的也是实话。对于这种汽车保险,代理人当初一定会说,在需要续保时会来提醒客户。虽然我已经有一年多没见过他了,但我让自己说话的语气显得好像是个老朋友,而且是一位对这样的接待方式并不怎么满意的老朋友。这一招很奏效。她神情变得有些紧张。“好吧——请进。”
这段对保险人员的套路印象深刻。看的时候,也一直在想他是如何突围的。原来是这个方法啊。对于他的套路解释,也非常清楚,觉得挺到位。作为销售人员,格调不能降,交情很好用。
片段二
“汽车俱乐部的服务当然是顶呱呱。他们处理索赔很迅速,审查也比较宽松,自始至终谦恭有礼。我对他们也很佩服。”
这一点是要学会的:永远不要拆对手的台。
不管你的竞争者让你多么不爽,都不该在背后讲他的坏话。同时,远离那些背后讲坏话的人,因为他们也会在你背后讲你的坏话。最难过的情境可能是讲坏话的人,明里暗里让你觉得不顺着他也讲一些坏话,显得很不懂事。不懂事的人,明明是他好不好。这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远离之。
片段三
“乔·皮特,我是沃特·赫夫。请帮我一个忙,好吗?到我的办公室去,在我桌上有一本费率本,是一本活页夹,软皮外套,封面上有我烫金的名字,下面就是“费率”两个字。”
这段印象太深刻了。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有时觉得不耐烦,对方怎么这么多问题,原因常常是自己没有讲清楚,就该像这个片段一样,把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显得人有条理,思路清晰,非常靠谱,即便主人公把这个靠谱用来计划谋杀,都不得不叹服,做事就该是这样吧。
片段四
“你所查到的资料里面,连她的出生地都没有。”
“这些年,玄甲军的亲信遍布大魏,甚至潜伏他国,从未有过一会,连一个人的来历都查不到,真是太过匪夷所思。”
联想到上文的《醉玲珑》里的一段话。当时好奇对方怎么回应质问,看到答案,觉得回答得真好。就想到以前被老板质问时,经常就沉默不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其实这时需要的是解释,解释客观环境、为此做的工作,后产生的问题等等。一来让老板知道你做了哪些努力,二来让老板判断哪里出了问题,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就更有利于推进一件事,自身也可以通过复盘积累更多经验,更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总结
还有一本他的《邮差总按两遍铃》,先于《双重赔偿》,被认为是美国出版史上第一部超级畅销书,曾被四次搬上荧幕。明天重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