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玩的时候,我总习惯先考察一下目的地是不是有点儿去玩的价值。先说一故事吧。先前一同事老是说要去湖南的凤凰玩,说那里景色多么美什么的。我就问了一句:除了景色之外,你知不知道那里曾经出了一个现代作家。回答说不知道。我说那作家是沈从文,然后把沈从文的故事大致讲了一遍。后来,同事回来的时候跟我带了一本沈从文的精选集,可她却连《边城》都没有读过。所以,不管是去哪里游玩,光是拍照留念、找几样小吃,然后再带回几样纪念品,那就太没意思了。这样的游玩,我宁愿不去。
说昙华林吧。网上说是昙华林的历史文化特别悠久,人文气息特别浓厚。先前看到朋友圈里也有一些发昙华林的图片的,感觉是有些人文气息。也许会有点儿收获吧,我这么想,然后就背着书包出发了。
下了地铁,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因为是假期,所以到处都是人。我听着摇滚,穿过人海,去寻找我喜欢的东西。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一招牌——某书店。于是,丝毫不客气就挤进去了。一面墙上全是明信片,几张桌子上都是明星片、海报和小饰品。请问书呢?哦,原来在最里头的墙上呢。两个木头的书架挂在桌子上边的墙上,1米宽,半米高的样子。书总共不到100本,零乱的摆放着。突然感觉如此小的两个书架居然是那么的空虚。看看书吧,多半是畅销书,又多半是畅销书里头的鸡纯汤。这就有点儿不愉快了,所以迅速走了出来。往前走,也许能有所收获吧。人,到处都是人。人,越来越多。妹子们是越来越会打扮了,露腿的不露腿的,衬衣长裙小皮鞋的,T恤牛仔裤小白鞋的,都是那么的白白嫩嫩,都是那么的活泼天真,都是那么的青春活力。男孩子都走在旁边提包陪聊,像极了卑微的仆人。人是看不完的,所以就不看了。一长条街都是店铺,水吧、小吃店、饰品杂货店,看来看去都是这些。每个店铺里几乎都有很多的明信片和小饰品,难道这样就人文了吗?几千米的一条街,如此的繁华,居然容不下一家书店。所谓的人文气息又从哪里来呢?整条街上人倒是不少,那么文到哪里去了呢?倒是在岔路上看到一些稍微有些年代的民居,几个老奶奶或者老大爷在阴凉处聊天,显得很是安详。继续往前走吧。
穿来穿去,也不知道穿到了哪条街。终于,在路的尽头看到了一家书店。拾间书局。旋转门有点儿意思,有几个妹子正在门两边拍照呢。等她们走了,我终于冲进了书店。右手边全是明信片,唉,又是明信片这一套。往前走,看到桌上摆着一本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嚯嚯,有点儿意思。其他几张桌子和书架上的书,我一眼瞟过,没有看见一本有意思的书。到了最里面,终于才看到了几本好书。岳麓书社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系列有十多本,算很不错的啦。看了下价钱,顿时满脸懵逼。太贵了,这是要抢劫的节奏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有那么几本小集子,勉强算那么回事吧。两个书架就过去了。右边,是同样的两个书架。陈映真主编的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系列有个十多本,这倒是让我有点佩服了。不过看标价,简直比抢劫还狠。剩下的都是一些畅销书,言情艺术散文美食旅行一类,明显的鸡汤占了一大半。里面还有一块休息区,摆着很多桌子,很多人坐在里面聊天。休息区的一头有个小讲台,不知道是哪位大叔正在讲他的人生故事。他讲得很悠闲,听众也都很悠闲。我买了一本《海外华人文学现状》,花了30块钱。知道是一本旧书,而且不那么常见,花30块钱也算值了。然后继续逛。
这儿的建筑很密集,一条条街道小巷穿来拐去的,显得很没有规划。到处都是人,以年轻人居多。在街道小巷和人海中穿行,我只想闻一闻那种陈旧的气息,看一看那种古老的风景。偶尔会看到一两处稍微有些年代的小房子。下面一层是灰色水泥的墙皮,木头的门。上面一层完全是用木头搭建的,屋檐的地方有两处雕花。很窄的小巷里,有时候会看到几个老人在聊天,一副怡然自得的悠闲状,完全不管外面的热闹。大街小巷,穿来穿去,人来人往,穿来穿去,秋日暖阳,穿来穿去。眼睛感觉有点乱了。然后就看到粮道街的路牌。终于,还是看到了一家书店。招牌没有那么简洁醒目,这都不是事儿。往里看,书店的面积不很大,但书绝对不能说少。只要是有书的地方,我就会立马安静下来,然后从头看到尾。习惯成了自然。哈哈,一不小心就发现了一本我喜欢的书。张效民的《艾芜转——流浪文豪之谜》。很想下手买一本,想了一想,我之前好像买了一本,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不过收获还是有的。最后买了5本书:《现当代外国现实主义文学四十讲》、《论西方现代派文学及其他》、《比较文学简编》、《唐宋传奇选》和一本《台湾短篇小说选》。总共不到40块钱,简直太值了。
半路去了又合书舍,跟师兄拉呱了半天。师兄又推荐我看台湾的一些关于书的视频,很赞。也算是对昙华林一行的失望做了一些补偿。晚上7点多才到自己的书店。怎么看,都觉得还是自己的书店有点儿看头。虽然地方很小,书也不多。但每一本书都是我辛苦淘来的,而且有很多书都是我想留着自己读的。
小猫在喵喵叫,该跟它喂点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