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过年肯定是要去看望老人的,而且还要分奶奶家还是姥姥家。
聚会的主要活动就是吃饭。
小孩子就是等吃饭,在屋里乱窜,好奇地四处溜达,看各种东西,手欠的时候还会上手碰一碰。
等不及吃饭的时候就吃点零食,等开饭的时候……就吃不下了。
反正不管吃不吃零食,每次家庭聚餐都会吃个肚歪。
女性亲属会比较辛苦,因为这顿饭主要靠她们完成,比如我妈,作为长媳长女,是需要帮奶奶或姥姥去做饭的。
当然,她也是体谅婆婆和妈妈,就主动承担了这个责任。
不过我父母离婚后,就没再去过奶奶家了,而且他们很早就去世了,也不用去了。
印象里似乎没在奶奶家过夜过,房子有点小,住不下太多人,而且当时我家就住在同一栋,也没必要。
.
后来就是去姥姥家过年,而且很多次待到半夜。
我小时候寒暑假的时候都是住姥姥家,所以比较习惯。
后来姥姥搬到别的地方住,我们也是过去过年,晚上吃年夜饭和饺子,一起跨年后再半夜开车回家。
哦,通常过年的时候也会去拜访一下亲戚。
不过我们在北京只有一户亲戚,所以不用拜访太多,而且也不是每年都去。
有时候在家里吃,有时候去外面吃,总之也是见面吃饭聊聊天。
但那时候小,小孩子真的特别不喜欢这种场合,所以即便只待两三个小时也仍旧觉得难受,一直想走,哈哈。
去年年底的时候,这户亲戚的老人也去世了,本来遗体告别那天说要请我们吃饭,但因为只有我和我妈,所以我们暂时拒绝了,约定之后大家一起聚,但何时能实现就不知道了……
.
而有手机和微信之后,我跟自己的朋友们会在网上互相拜年。
大家会提前准备好祝福的文案,复制黏贴或者群发给想发和需要发的人。
春晚可以不看,但祝福信息一定要发。
所以每次除夕夜都忙得很,互发信息,同时收发红包,哈哈。
有几年大家还在支付宝集福,见面就问有福吗?也挺有意思。
.
现在呢,差不多还是那样。
但今年我们没有跟姥姥一起跨年,提前回家了。
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我妈年纪也渐渐上来了,也是老年人了,不能睡太晚。
晚上开车又冷路又黑,不安全也疲累,不如早点回家,还可以正常洗澡睡觉。
白天一起吃了顿团圆宴,照照相,聊聊天也就可以了,至少也是一起过了。
要说起来,确实缺少仪式感了。
除了没一起跨年外,我连祝福信息也不发了,我甚至除夕夜忘记发朋友圈……
原本是想单独祝某些朋友新年快乐的,也忘记了,一直在那儿刷xhs……
只是在两个常聊的群里发了祝福和红包,唉,也可以了吧,其他人确实不怎么联系了。
春晚只稍微看了看,当个背景音,后来也没看完,只是在网上刷了刷我喜欢的艺人的cut。
实际上,单独给我发祝福信息的也就只有一个人,估计大家现在都懒得发了,毕竟也都中年人了,不像年轻时有那么大热情了。
.
虽说现在和以前过年的方式不太一样了,但我觉得现在的方式挺舒服的。
人活一世,自在就好。
很多东西就要慢慢放下了,不用过于执着。
就像在这里,即便没人理会,我也依旧会说一声:新年快乐,蛇年吉祥!
就这样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