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和王梓茜老师(生涯规划师、咨询师,金树人老师学生)约见,交流关于生涯规划的相关话题。
聊到个体崛起时,我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无论什么趋势,当我们感知到的那天,这个趋势至少已经开始至少三四年了。想想看,2012年,我作为一个互联网中的个体正在异军突起,2013年突然大额变现,那个时候我已经算作个体崛起了吧?而这个趋势真正被所有人所知,已经是3年之后的事情了。
王老师很认同我的观点,同时,她问了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永澄,你之前成长得很快,也很快崛起了,那么未来的你会是什么样的呢?”同是咨询师的我,立刻感受到高能量维度开放性问题的力量,但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展开了思考。
一个成长很快的人,未来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要怎么思考呢?
2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投资的体验,比如说最常见的股市投资?普通人在股市中会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行为特征:高频率地交易。大家认为只有高频率才能抓住每一个机会,所以,很多人一两天就会交易一次,长一点的两三个月也会交易一次。
可是,很多高手都说过这样的话:人生和投资市场一样,每一年只有一到两次投资机会。这话很高级的!首先,它明确了投资市场每年的机会并不多,所谓的投资机会,指的是每年可以让你获得翻倍或者若干倍收益的可能,如果赚1%的这种机会,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其次,它用了联想的方式,直接展示了残酷的现实: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巨额增长的机会。
从短周期的视角来看:人生的每一年只有一到两次机会实现快速增长。如果从长周期来看,多少年才会迎来一次更大的暴涨呢?
有些伙伴可能有这种感受: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后,自己会出现一次巨大的突破,一下子超越身边的人,在一个自己非可控范围内获得全面的知名度。我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暴涨,由于这是一个定性体验,所以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有所感受。
每一次暴涨都会让自己提升到下一个暴涨线,而接下来的再一次暴涨,需要把两条暴涨线中的面积都占满才能提升,所以,每一次新的暴涨必然是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
那么多久才能暴涨一次呢?我有两个理念在支撑,分别是:七年就是一辈子和学习循环。七年就是一辈子是李笑来老师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每个人通过七年的学习就会赢得一次全新的生命体验,我自己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个说法。学习循环是我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学习循环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学习过程和关键时刻(那些光彩动人的时刻)。学习过程占据整个循环95%的时间,而关键时刻约占5%的时间。也就是说,没有足够的学习过程支撑,很难出现关键时刻。
所以,两者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每个人获得一次暴涨之后的下一次新的暴涨,大约需要6年7个月的时间积累,暴涨的表现只有5个月左右。这个理念告诉我两个很重要的道理:
• 不要希望自己每天都有快速的成长,这个期待本来就不符合事实,它除了给自己带来莫须有的压力外,没有别的好处。
• 不要期待自己可以捡到仙丹或者遇到高人指点就可以飞速成长,没有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爆发。
你明白什么叫慢慢来,持续做,成长,从易开始了么?
3
既然积累很重要,那到底积累些什么呢?我们到底要为未来学点什么呢?可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学一个东西,可以在十个不同领域中都能使用,那我就去学这个。
这是什么呢?
我想到了“元”,元知识,就是知识的知识。如果说知识是汪洋大海,那么元知识就是它的发源地,你了解到了元知识,就可以在汪洋大海中把握关键、瞬间了解全局。除了元知识之外,还有元学科、元方法、元技能、元认知(元认知是专业词,其他的都是我衍生出来的)。
它们应该有共同的特点:
• 本质足够简单,当你把握住它,可以又它衍生出整个体系;
• 本质足够精准,当你把握住它,就可以轻松归纳总结,投射其他领域。
我想学的有:
• 关于改变的科学:系统排列、教练、NLP
• 关于思维的科学:脑&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
• 关于精准的科学:数学
• 关于简化的科学:编程
• 关于呈现的科学:写作、演讲
• 关于创造的科学:品牌、营销、经营、管理、产品、财务
也就是说,当我再用42年的时间,上面的这些学科我应该都能达到掌握的层次。那时候我才77岁,那时候刚刚2059年,奇点已经来到14年,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我14年了…说到人工智能,我们终有一天被全面超越,我觉得都不需要等到2045年,2025年我们就会被完全超越~
所以,要不就学习下,要不就放纵下,我觉得这样的人生还蛮不错的!
你呢?你暴涨过么?你接下来想要学习哪个方面的科学,让自己在被人工智能取代前获得哪些方面的提升呢?跟我说说,看看我们能否同行~